要让失业金真正帮好“失业人”
单亲家庭,母亲病重,暂时失去工资收入的彭华丽(化名)原本需要失业金。然而,因担心再就业时受歧视、养老金待遇受损,她不愿去领。记者采访发现,除因同样原因放弃申领失业金之外,还有个别企业为了拿到稳岗补贴而误导劳动者,使其错失领取失业金时机。(1月25日《工人日报》)
失业保障,人人可享。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可见,失业保险金具有兜底性,能让失业人员在失业后有一定的缓冲时间,相关配套的失业援助培训,也能够让失业人员有更多“充电”提升的机会,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工作。
但在现实中,这份失业保障成了“烫手山芋”。比如,有的失业者不了解政策,担心领了失业保险金,退休金会减少;有的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曾经失业的劳动者,甚至在招聘时,把求职者档案中有《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作为“减分项”;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政府发放的稳岗补贴,故意误导失业人员不去领取失业金。如此一来,不少原本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不敢、不愿,甚至不能领取失业金,这一境况值得反思。一方面,失业者往往通过网络、企业或者身边人了解关于失业保险金的相关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错误,很容易让失业者对失业保险金产生“误解”;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确实对“失业金”存在偏见,还有少数人通过骗取失业保险金来获利,这些情况导致失业保险金这一扶危救困的好政策在落实中产生偏差,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此外,“失业是很没面子的事”这一传统观念也让一些失业者无法正确面对失业,为了让自己的档案“更干净”,或者避免被他人误解成“游手好闲”者,不少失业者往往不能以平静的心态去争取失业保障。
为确保失业金真正帮助“失业人”,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首先,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线上线下官方咨询渠道,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用专业、权威的官方声音澄清错误信息,及时解疑释惑。其次,要规范、整顿用人单位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就业歧视行为,并依法严厉打击骗取失业保险金的违法行为。再次,要依托科技力量,打通信息壁垒,减少审核项目,推动线上办理,让失业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领取失业金。最后,要探索设立“隐私条款”内容,由失业人员本人选择是否向企业公开此项信息,引导失业者顺利求职返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