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文化基础。云南省临沧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法治临沧建设,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需求和特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民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出了一条普法工作新路,对于更好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启示意义。
临沧各地不断创新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将普法向基层延伸。当地结合民间民俗文化创作的“阿数瑟”疫情防控宣传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法律知识宣讲和心理辅导;结合平安临沧、法治临沧建设实际,认真部署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开展“法治走边关”等系列活动,开办微视频创作大赛、拍摄法治微电影、创作普法宣传小短片、“双语”微动漫,灵活运用“播、视、报、网、端、微”等广泛深入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制定《临沧市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作指导方案》,明确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挂钩村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用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组织机关学法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坚持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完善禁毒教育馆、禁赌示范村等建设。在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下,临沧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养成。临沧的实践充分表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对建设法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够让法治成为全体公民的生活方式,让法治文化在全社会落地生根。要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要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培育法治文化精品,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要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讲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法治宣传传播力和引导力。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就能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