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洞头区创建社区自治新模式

党建引领“五位一体”


  清晨,叶女士像往常一样晨练回到小区。她拐进了小区“党群微家”,这里原本是物业办公处,而现在,入口处的房间被改造成了一间小食堂,食堂窗口前正围着不少买早餐的小区居民,窗口后的李大姐正忙不迭地将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分给众人。

  “李大姐,又来这里做早餐啊。”叶女士笑着打招呼。李大姐并不是食堂的专职厨师,她也是小区居民,闲时就来食堂做早餐,自制的早点备受居民欢迎。叶女士买了三个包子,一家的早餐轻松搞定了。

  这一幕正是浙江温州洞头区北岙街道海湾家园三区的日常。2018年7月,海湾家园三区开启了以党员志愿服务为核心的“海霞红管家”住宅小区自治模式,“党群微家”里的食堂就是小区自治模式开展的成果之一。

  目前,海湾家园三区已组建形成包括小区拓展党支部、小区妇联、小区业委会、小区社会服务中心、小区监督小组在内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将党建引领落实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党员提供贴心服务

  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党群微家”里的食堂原本是为小区老人开设的爱心食堂,配有专职厨师,由小区党员居民捐款,用于采购食材,免费向老人们提供中餐、晚餐。

  “这主要是方便一些缺少家人照顾的老人。”海湾家园三区拓展党支部副书记郭海链说,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就由党员轮流送餐上门。每周双休日,党员们还会轮流陪老人吃饭。

  出于防疫需要,爱心食堂暂时关闭,但一些小区居民可以在此做早餐,售卖自制的面包、包子等早点。“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周日早上,晚点儿来就买不到了。”叶女士说,“都是居民自己做的,吃起来放心。”

  走出爱心食堂,不远处立着一块写有“海湾三区定制公交”的标牌,地上还画有公交专用停车位,这是专门为小区60多名就读于附近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准备的。小区与公交运输公司合作,开设了一个公交专线,定制公交早晚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由几名党员家长轮流跟车到站,护送孩子们到学校、回小区。

  “这让我们省心不少。”叶女士说,疫情前,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家长们只需将孩子送到站点,等候专车来送。下午也不必担心下班太晚,耽搁了接孩子回家,回到社区的孩子们可以先到“党群微家”专设的自习室,写作业、看书、下棋,等候家长。

  而在双休日、寒暑假,“党群微家”的爱心食堂还可以作为教室,面向孩子们开展免费兴趣班,由小区内的党员教师教授音乐课、绘画课等。食堂一角的桌子上,还可以看到孩子们制作的岩石画、扇面画等工艺品。

  “我也是其中一名老师。”郭海链自豪地说。这支教师队伍正是由他组织起来,名为“立德树人志愿服务队”。小区里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共有8支,是“海霞红管家”住宅小区自治模式的核心力量。郭海链介绍说,小区内的148名党员居民,根据业主需求及党员各自的特长优势,组建不同的志愿服务队。

  其中,由公检法司等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法律帮扶志愿服务队”还曾代表业主开展住宅维修谈判,为业主争取维修资金90余万元,妥善解决了业主房屋维修问题。

  除了这两支志愿服务队,还有敬老爱亲志愿服务队、信息技术志愿服务队、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平安巡防志愿服务队和健身康养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几乎囊括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队成员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信息都被公示在小区入口处的展示牌上,方便群众了解和联系。

  如此细致繁杂的志愿服务要求下,如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海湾家园三区的秘诀就在于洞头区自2018年开始推行的“两地双评议”机制,即全区机关事业党员向居住地、原籍地所在村(社)党组织报到服务,并接受两地党组织对其进行双重评议。海湾家园三区则成立小区拓展型党支部,开展小区常态化服务活动。

  “区里对此非常重视。”郭海链说,“两地双评议”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年度考核、干部提任“两圈”考察的范围,作为干部“8小时”外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两地党组织对机关党员居家表现、服务成效等情况作出综合评议,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其中干部提任“两圈”考察时,“两地双评议”综合表现认定较差的干部可不予提任。

  为量化评判标准,海湾家园三区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党员的志愿服务被换算成不同积分,以评分结果作为向上级组织推荐党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干部提任的参考依据;而积分低于4分的,将在党员年终民主评议中,失去被评为优秀的资格。此外,累计到一定积分,还可以兑换奖品。


  织密治理与服务网络

  在拓展党支部的引领下,小区社会服务中心、监督小组、小区妇联、业委会进一步织密社区治理与服务网络。

  “如果说拓展党支部是弥补业委会的功能缺失,那么社会服务中心就是弥补物业公司的缺位。”洞头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倪小龙说,小区社会服务中心开设了多个居家服务平台。比如爱心“家政帮”社会服务中心服务,就是由小区社会服务中心收集市场上的维修、装修、家政等信息,筛选出服务较好的几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推荐给业主,有需要的业主只需拨打平台专设热线电话,就能得到靠谱的上门服务。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中心还会收集业主们的评价,及时剔除服务不佳的品牌。

  再如爱心“欢乐购”居民互助服务,主要是由服务中心搭建食材、日用品等货品严选平台,联系货源、质量审核、打包配送。在居民自发建立的“欢乐购”微信群中,中心工作人员和居民会不时发送货物信息和货物需求。商家将货品送至“党群微家”,由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看守,居民可随时前往领取。

  “我们不出小区,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郭海链说,“欢乐购”服务开展至今,不少商家开始主动联系中心,以低价提供货品。此外,中心还与一些附近村社结对,公益销售农作物,由中心工作人员上门采购,向居民提供更新鲜便宜的农产品。

  而服务之外,监督机构同样是海湾三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监督小组的设立正是该小区自治模式的一大亮点,其主要负责对项目开支的监督。“比如小区建电动车棚、整修地下车库等工程,涉及资金数额较大,需要监督小组保证资金使用的公正透明。”郭海链说,监督小组的工作具体包括制定财务清单,在每月末审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在公示栏上公示资金使用清单、小区财务报销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接受业主监督。

  此外,监督小组还配合党支部的作风监督工作,动员小区居民参与监督评议,一旦接到涉及党员干部的投诉信息,立即启动温馨提醒机制,消除党员干部“8小时”外的监督死角与盲区。

  该小组也由业主构成,包括党员和非党员,并吸纳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成员,保证监督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小区妇联则承担起纠纷调解工作。郭海链介绍说,小区妇联的周爱玉,尽管已经退休,但依旧热心协调邻里关系。小区妇联成立了“她管家”工作室,由周爱玉负责,专门调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这里大部分居民她都认识,大家也很信任她,愿意和她拉家常,接受她的调解劝导。”郭海链说。

  此外,小区妇联还担任楼长助理的工作,与楼长共同化解邻里纠纷。该小区每栋单元楼设有一名楼长,由该楼党员业主担任,在一名楼长助理的协助下,展开工作。除了矛盾调解,同时也发布小区维修、建设、选举等活动通知,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反馈。

  不过,谈起楼长,令郭海链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小区组织的趣味运动会,以楼栋为单位,组成24支队伍展开竞技。“以前大家都不认识,活动之后,楼里的氛围热闹多了。”郭海链说。

  像这样的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一年一次的邻里节。郭海链还记得,首届邻里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会,节目全由小区居民亲自排演。“我们在小区空地上搭建起舞台,摆了桌椅,有百来桌。”他回忆道,报名参加的居民还需交10元钱,但即便如此,每桌都坐满了人。

  在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与各类文化活动中,小区邻里关系明显和谐了许多。叶女士说,此前,漏水、噪音等常见的邻里问题在海湾家园三区很常见。“不过现在,楼上楼下都认识,有了矛盾,由楼长牵头调解,或组织矛盾双方坐下来聊一聊,大家都能互相理解,问题就好解决了。”

  作为洞头区首个创新服务实验小区,海湾家园三区的治理模式显然是成功的。目前,洞头区尝试将海湾三区的治理经验在全区其他住宅小区深入推广,“希望出现更多和谐融洽的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倪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