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打出法治建设组合拳,在完善法治体系、营创营商环境、坚持法治为民、维护和谐稳定上实现新提升,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滨州、平安滨州。在2020年作为全省唯一市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法治滨州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科学布兵、整体谋划,示范创建全面部署顶格推进。2019年初该市将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列入政务公开“亮目标”公开承诺,纳入市政府重点调度任务,下好示范创建先手棋。高标准启动创建大会,实施市、县同创,层层部署,全面启动,吹响示范创建集结号。市县两级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整体、科学推进,打响示范创建全面战。坚持创建整改齐头并进,聘请第三方开展网络检索评估,补短板强弱项,催发法治政府建设内生动力。

  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根基,“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落实。滨州市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内容纳入市委督查考核管理系统,同全市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全面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实载体,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系统工程,全国首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管理体系,每年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以微观手段驱动宏观目标实现。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市人大实行依法行政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双报告”制度,每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聚焦重点发力、全面规范,整体工作落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评”改革,223项审批事项全集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办企业帮办代办。坚持良法善治,加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出台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实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创新建立涉企行政执法备案管理制度,出台企业“免检期”等5项涉企执法惠企政策,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开展行政复议“三化”建设,行政复议呈现高纠错率、高调解和解率、高出庭率、低败诉率等“三高一低”局面。落实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注重创新驱动、示范引领,法治政府建设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品牌工程,创新开展领导干部日常学法、自觉用法、带头守(普)法、严格考法、年度述法“五法并举”工作。创新性建立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纳入监察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四入”机制,将制度优势及时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开展“证明材料不用跑”改革、涉企执法备案管理、政府购买惠企政策落实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2020年山东省扫黑办组织的第一次群众感受测评中,滨州市群众治安环境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今年1至11月,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5.73%。通过全国首例司法和解程序,化解了西王集团百亿元违约债券危机。西王集团得以“起死回生”,3家上市子公司股价迅速回弹,二级市场重拾信心,企业融资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恢复正常,挽救了一家中国500强企业,避免了系统性、区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