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句温情的告白在今年的重阳节等节日再次刷爆了朋友圈。不少年轻人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意,很多子女给父母网购了礼品,也有人用手机为长辈预约上门理疗服务。然而在年轻人热闹的背后,老年人群体却逐渐感到与互联网时代“脱节”。
最近,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一事引发社会热议,宜昌市医保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他们正在和当地多部门共同调查。就在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实施方案》,再度引发人们对智能化时代老年人权益保障话题的关注。而此前,一位94岁老奶奶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着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随后,涉事银行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行“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已及时赶到老人家中道歉”。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人们对智能化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思考。
与大多数能上网和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相比,不能上网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面临着数字生活中的种种“拦路虎”——无法出示健康码而乘坐不了公交车,无法用App在餐馆就餐结算,无法在商店购物、上医院就诊,甚至无法与子女在线视频语音通话等。
智能化时代,善待老年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一等、帮一帮那些“慢了一拍”的老年人。《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地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担起责任,因地制宜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既要提供智能化服务方式,也要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对未依法履行优待老人义务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督促整改。要善于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让智能技术更智能,更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同时,全社会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持续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通过家庭给予关爱,社区设置专门的培训班,老年大学、托老机构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等方式,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切实地帮助他们,让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