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相当于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
根据报告,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上半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应用服务在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稳住民生基本所需方面,互联网助力抗疫斗争,“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生鲜电商、农产品电商、跨境电商、二手电商等电商新模式也保持较快发展,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57亿、2.48亿、1.38亿和6143万,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消费回流和促进闲置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表明,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电商平台新标配。网络新闻借助社交、短视频等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提升传播效能,助力抗疫宣传报道。
报告提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惠民作用,拓展了更多“+支付”的应用场景。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2.2%。上半年政府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逐步推动数字治理有法可依;围绕政府、平台、社会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在线政务服务日趋成熟,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凸显。
报告指出,网络扶贫成效得到广大网民认可。截至2020年6月,认可互联网在“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通过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工作和医疗教育机会”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均有所提升。相关专家表示,网络扶贫要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对标乡村振兴,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通过网络消费扶贫实现从助力限期脱贫到助力稳定脱贫,从扶助绝对贫困到扶助相对贫困,从“输血”到“造血”,从助力扶贫到振兴产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