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用好“事必过三”土办法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国彬 □王艺涞) 近年来,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党委政府认真总结,努力探索,不断增强村、社区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在田间地头找方法,在群众家中学经验,用好“事必过三”土办法,打好感情牌,积极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据介绍,夜郎镇下辖9村1社区,共87个村民组,总计2.94万人。因其地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为将矛盾消化在一线,夜郎镇党委政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事必过三”的“土办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所谓“事必过三”:一是凡事必须连续处理3次以上。一级网格员接到矛盾纠纷后必须立即着手处理,不能处理过一次没成功就搁置不管,至少要处理3次以上。如果处理3次以上都不能解决,在将矛盾根源和症结说清楚后,便可向上一级争取帮助。二是凡事必须找3个以上关系人。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发挥好基层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知名人士及当事人亲戚朋友的作用,打好“感情牌”,干部说不通的,找当事人的关系人去做工作,而且必须要找3个以上关系人分别进行疏导,如果都做不通,才向上级争取帮助。三是凡事必须有3个以上级别的人处理。如果普通村干部处理了3次以上,也找了3个以上关系人做工作,都没有成功,就由村支部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进行处理,如果经3次以上调处依然未果,则由镇分管领导出面解决,以此类推,直至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出面,将问题处理好为止。
据悉,夜郎镇“事必过三”工作方法的实施和推行,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使许多矛盾纠纷在一线得到了成功化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群众上访量明显减少,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