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沙丽: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审判机制
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和发展的亲历者,法官沙丽和同事们一起走过超常规运转的3年。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她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互联网空间治理探索更多经验规律,拓展互联网司法技术的创新应用。
国内首例区块链电子存证案、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不正当竞争案、全国首个异步审理案……自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集中管辖杭州8个区县知识产权案件3年来,该院互联网审判第二庭庭长沙丽主审知识产权案3000余件,她带领全庭干警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审判机制,打造互联网审理新模式。
寻找契合法律框架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新型案件难有先例可循,在沙丽看来,辨法析理的背后除优秀的审判能力之外,更需要一种迎难而上的魄力。
2018年6月28日,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支持了原告采用区块链作为存证方式并认定了对应的侵权事实。
2017年7月,杭州某公司发现深圳市某公司未经授权在网站上转载了其作品,侵害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起诉至互联网法院。原告借助第三方存证平台对被告的侵权网页予以取证,通过区块链存储电子数据的方式证明数据完整,未被篡改。在此过程中,原告并未采取传统的公证处公证。作为本案的主审法官,沙丽较全面地阐述了区块链存证的技术细节以及司法认定尺度。
为了审理“首例区块链电子存证案”,沙丽阅读大量资料,短时间内自学区块链技术,判决确认该证据的法律效力。该案确立的区块链证据审查认证规则被2018年9月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采用,并入选《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两年前,沙丽还审理了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不正当竞争案,首次明确数据资源开发应用与权属判定标准,确立数据产品的司法保护路径,为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司法例证。该案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案例。
在该院受理的首例涉微信数据安全侵权案中,沙丽划定数据信息的使用边界;采芝斋商标权案中,她从尊重与维护苏杭两地采芝斋历史形成的包容共存格局出发解决了“老字号”之争;“淘宝流量劫持案”中,她明确了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定标准……
在沙丽看来,知识产权领域不断出现难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是她保持学习热情,努力寻找契合法律框架解决方案的动力。
将互联网技术
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2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启动全球首个异步审理模式。
所谓异步审理,是将涉网案件各审判环节分布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网上诉讼平台,法官与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各自选择的时间登录平台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诉讼的审理模式。
沙丽表示,异步审理模式下,各审判环节均在网上诉讼平台非同步实施,指引当事人在信息对称情况下非同步完成诉讼。异步审理的起诉、答辩、举证、质证、宣判等环节均适用《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审理规程》。
定居加拿大的王女士是一名网店店主,专营品牌化妆品,因化妆品质量问题被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全流程在线的诉讼模式让王女士感受到极大便利,她将答辩意见、证据、质证意见上传至诉讼平台后,等待排期开庭。
加拿大与中国存在12小时的时差,如果选择同步的开庭方式,王女士的开庭时间只能是晚上或者凌晨。在异步审理模式的机制下,开庭不再囿于固定时间的选择。通过非同步、非面对面、错时方式在限定期限内进行开庭,王女士充分享受到非同步庭审的便利。
“异步审理模式对审判的主要流程、关键环节进行重设,可以让庭审过程中核心内容通过空余时间完成,在保证庭审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庭审效率。”沙丽说,对比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采用“异步审理模式”,整个案件的审判程序至少可以节省一半以上时间。
在网易云音乐诉酷我音乐案中,她通过扎实的法庭调查,以解决长期以来的版权纠纷为目的,积极引导双方开展音乐版权合作,最终促成两大音乐平台在网络音乐全面授权上达成合意,提供了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网络音乐版权授权模式的实践样本。
此案审理中,沙丽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基础上开展有效调解,她坦言:“案件审理牵扯的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涉及行业发展规范,可能还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价值导向,不容许我们有半点含糊和不公。”
近年来,沙丽带领全庭干警,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审判机制,打造互联网审理新模式。她参与制定《诉讼平台审理规程》《网上庭审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网上诉讼流程规则建立;深度运用智能审判系统,构建高效便捷的全流程在线审理;推进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上线应用,为电子证据固定和提取提供保障;完善网上调解平台,提升诉源治理效果……一项项将互联网技术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的举措,逐步构建互联网审判规则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红利。
拓展互联网司法技术创新应用
沙丽审结过较多重大、复杂及新型案件,在她看来,将审判与学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识文断案,作出精品判决。
每次调研选题,她都从解决审判实务问题入手选择研究领域。沙丽多次担任上级法院重点课题执笔人,2019年底完成了浙江省高院重点调研课题《第三方电子存证的审查与认定》。并且,多次在上海市法院和杭州市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她撰写的案例《数据资源权属及商业化开发正当性判断》被评为全国法院2019年度优秀案例二等奖。
此外,她还注重延伸服务,开展互联网时代“走村入企”活动,为中国网络作家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
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和发展的亲历者,她和同事们一起走过超常规运转的3年。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沙丽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互联网空间治理探索更多经验规律,拓展互联网司法技术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