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日前,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第一批试点地区现场排查工作,聚焦湟水河及黄河干流甘肃段,开展现场排查。

为做好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等河段。自824日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对湟水河、干流甘肃段进行实地排查,排查范围涉及甘肃省兰州、白银、临夏,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等26市(州),计划用7-10天时间,全面摸清试点地区入河排污口底数,并探索形成适用黄河流域具体排查模式与方法,从而推动整个黄河流域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生态环境部表示,本次排查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站在水里看岸上,只要是往黄河排污的口子就要查清楚、数明白。既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也组织人员开展徒步现场核查,实现排查全覆盖。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对重点区域、敏感区域和疑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坚,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据了解,现场排查前,生态环境部与各地已完成排查区域的无人机航测及图像解译工作,涉及黄河干流和湟水河岸线2564公里岸线、覆盖3527平方公里范围,航测影像精度达到0.1米以下,为此次现场排查提供了精准靶向。同时,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完成了基础资料整合,开发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App,可定位排口、按图索骥、精准导航,高效完成打卡点位、选择信息、上传照片的排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