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助力北京新发地重启
“把货车和司机的信息填到系统里,千万别耽误了那车梨进市场。” 8月15日凌晨2点到5点,56岁的张祥存在接待了10多位来自超市、社区果蔬店的买家后,在结束一天最忙碌的时刻还不忘提醒侄子张进球。
张进球随即打开“北京新发地”小程序,进入“园区访问”。在“供应商信息”栏,他将司机姓名和照片信息进行登记,用时不过1分钟。还在700公里之外的司机,其数据资料就已经上传云端,并同步到了“新发地智能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上。第二天,这位司机将运载8吨皇冠梨,从安徽砀山开往北京新发地市场,比照信息无误后,进驻市场。
这是北京新发地146亩先行示范区自7月31日复市后的第15天。当天,新发地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也正式复市。
32年的新发地市场休市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北京的防控级别进一步调低之时,在京城南部已经蓬勃发展了32年的新发地市场,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一头跌进了6月的“寒冬”。
这个连续17年交易量、交易额居全国第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因突发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陡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6月13日零时,该市场按下“暂停键”,宣布暂时休市。往日摩肩接踵、热闹喧天的农产品交易之地,瞬间归于沉寂。
次日,新发地市场所在的北京丰台区花乡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升级为高风险,成为全国唯一高风险地区。随后,张祥存也和其他市场经营户一起,在酒店进行了为期25天的集中隔离。
在隔离的日子,28岁的张进球在忐忑中用听歌的方式打发时间,来给自己鼓劲儿。他相信,未来总会越变越好,新发地也会活过来。
传统农产品市场升级重启
新发地市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新发地村自发聚集的小市集逐步发展起来。2019年,该市场交易量1749万吨,交易额1319亿元人民币。在全国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再一次位居全国第一。
在疫情冲击之下,新发地开始思考如何将危机转化为契机,适时与京东集团(下称京东)展开合作,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即将传统农产品市场升级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市场。
“这里就是战场!”7月16日,京东智联云、京东数科、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在内的15人攻坚小组进驻新发地。
入驻当天,为了审慎支持北京市菜篮子有效运转,京东首先在新发地开辟的146亩先行复市示范区内,明确了“买卖人车信息化、双方交易可溯化、进出管控自动化、品类价格指数化”的试点方针,推出了“卖家注册制、买家会员制、来货交易报备制”的规章制度。
进驻新发地1周后,京东科研人员就打磨出了“新发地智能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这一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平台可引导人员、车辆、货物进行图文信息提前登记,线下在出入口布置终端设备,进行人脸识别,红外测温,采集数据同步线上,实现出入场实时查询追溯。
京东进驻新发地15天,即7月31日,146亩示范区开门复市。有着30年果品销售经验的张祥存带着侄子又回到了自己深耕14年的“战场”。他注意到,升级后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取消了零售功能,实行分区管理,经销区、采购区、摆渡区,人车分流秩序井然,卖家和买家按照“注册—预约—进场—交易—离场”五个环节,就可完成交易活动。不仅如此,在第二个15天后,新发地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也正式复市。
“今天,北京新发地主市场南区复市,这次复市将恢复以往果蔬交易量的60%,计划9月10日前,进行全面复市。”8月15日,《新闻联播》传出的消息,让张祥存对新发地的未来更加有信心。
他相信,新发地,终于要回到当初的样子了。唯一让他感到不同的是,新发地的交易更便捷、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