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保护砌体”坍塌拷问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88日,西安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发生坍塌,一辆公交车、三辆私家车受损,4名民众被坍塌时溅起的砖石擦伤。专家现场勘查称,坍塌系近期当地连续大雨所致,坍塌部分为原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土体和外包砖砌体,未伤及原明代城墙夯土。目前,当地文物部门正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排查。(89日中新网)

据媒体报道,此次坍塌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近邻陕西省人民政府,曾在2009年实施修复。明秦王府城墙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已有640多年。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调侃,连续大雨后,640多年的城墙“安然无恙”,修复11年的“保护砌体”却轰然坍塌。当地政府保护文物的决心和能力是否具备?“保护砌体”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此外,据报道,去年9月明秦王府城墙被发现出现浸水病害,今年6月西安市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委托相关机构,发布《明秦王府南墙及东墙抢险加固工程采购结果公告》,拟对明秦王府部分南城墙塌陷海墁抢修、基础加固、墙体裂缝修补和另一段城墙本体抢险加固等。发现问题快一年了,当地职能部门既未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也未设置相应安全提醒,是否存在怠政懒政行为?有关部门应该好好调查,并给公众一个交代。

生命重于泰山。一个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墙遗址“保护砌体”,不仅关涉文物保护,还关涉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关涉到干群关系、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更何况西安城墙遗址“保护砌体”工程事关周边群众、过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岂能掉以轻心。坍塌事故以及事故背后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影响群众对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的质疑,降低对政府公信力的期待。好在事故发生后,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对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排查,但这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社会治理方式。要以此为警钟,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才能让人民群众行得安心、住得放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