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七五”普法迈上新台阶 普法实效再提升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市昌平区以法律十进为载体,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推动新媒体普法为突破口,突出普法亮点工程,以创新思维推进普法实效再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打造普法品牌,推动区域法治文化项目化建设。七五普法以来,昌平区组织区文艺团体、民间艺术团队和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春联进万家暨法治文艺节目展演”“军民鱼水情,送法进军营文艺展演等文艺演出50余场;组织爱老 助老 法惠夕阳”“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下基层等活动180余场,举办扫黑除恶我参与,和谐社会我奉献”“学法用法守法,我为法治昌平做贡献等法治主题演讲比赛6场,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促进区法治文化作品的繁荣。

普法志愿者联盟引领法治宣传大合唱。为充实七五普法宣传力量,昌平区先后成立了七五普法讲师团、以案释法宣讲团、驻昌高校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新时代普法讲师团等专业普法队伍,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法治骨干、普法志愿者培训15次。在此基础上,整合区人力社保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健委等全区各单位普法志愿者队伍,成立昌平区普法联盟。目前,昌平区普法联盟共设有38支普法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普法志愿者共640余人,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普法组织网络体系。通过点单式普法宣传的方法,重点服务村(社区)及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系列解读、培训,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组织专家到乡村调研,在法治实践中探索经验,为法治乡村建设把脉问诊,为建设民主法治村建言献策。

积极打造数字法治、智慧普法。昌平区广泛运用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平台月粉丝人数均保持在3万人以上,实现网络大普法长效工作机制;各镇(街道)建有具有法治宣传、咨询、引导办事等功能的普法宣传微信群,各部门、各行业也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昌平区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以法治昌平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