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上的“生命守护者”
为了救人,他日日苦练救生本领,用6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只会“狗刨”到游泳横渡长江的壮举,成功劝阻跳江轻生者70多人,成为长江上的“生命守护者”。
“一名女子在南京江北新区威尼斯水城江边意图轻生。”今年3月3日19时许,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下关派出所长江大桥应急救生屯兵点民警吕宏伟和同事们接警后及时赶到,成功将该女子救起。
这是自2013年该屯兵点成立以来救起的第52人,也是吕宏伟从江中救起的第19人。为了救人,他日日苦练救生本领,用6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只会“狗刨”到游泳横渡长江的壮举,成功劝阻跳江轻生者70多人,成为长江上的“生命守护者”。
危急时刻纵身跳入长江
今年51岁的吕宏伟救了许多人,让他最自豪的是2014年4月24日的那次救援。“当天14点,屯兵点接到报警说有人跳桥。”吕宏伟和同事耿兵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点,发现一个女孩头部浮在水面,忽上忽下,人还有意识。吕宏伟一边大声和她说话,一边伸出救生杆,女孩紧紧抓住,同事们一起用力把她拖到船上。
“人还活着!”吕宏伟还记得,当时他兴奋地大喊着向领导报告。经过简单的急救后紧急送医,女孩最终转危为安。当时他之所以那么兴奋,是因为在那之前,在南京长江大桥跳桥轻生者,无一生还,而他和同事们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正是水警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老吕有一颗爱民的仁慈之心,危急时刻,为了救人,他连自己的命都不顾。”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下关派出所教导员李海学说。
2018年10月26日,吕宏伟和同事接到一起溺水警情,驾艇到事发地点时,发现一名女子的头部露在离岸边约3米远的水面上。那里处于码头和栈桥之间,附近有石头突起,救援快艇无法靠近。吕宏伟在离该女子还有五六米的距离时,尝试着用救生工具营救,但该女子已没有意识伸手。
“当时老吕说了一句‘我下去吧’,然后纵身跳入江中,奋力游到落水者的身边,成功把她救到岸上。”李海学说,“就算是在江边,漩涡和暗流也很多,水性再好,贸然跳到江里,也可能瞬间人就没了。我们平时不鼓励民警直接跳江救人,但是老吕顾不了这些。”
报警者孙旭东用手机把吕宏伟救人的全程拍了下来,发到网上,赢得大量网友点赞。对自己的惊险一跳,他至今觉得那是必须的,“那个女子当时已经没意识了,如果我不跳,恐怕就没机会了。”
“不仅是救命还要救心”
去年初,一个女孩喝多了酒到江边要自杀。家人报警称只知道她在江边,不知道具体地点。李海学和吕宏伟一个班组,沿着江边搜。吕宏伟边寻人边打女孩的电话,一直做对方的思想工作。电话持续了40多分钟,不仅稳住了女孩的情绪,还详细了解到女孩的具体位置在南堡金川河口。那里不是他们的辖区,李海学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陆上就近组织救援,吕宏伟则继续打电话和女孩谈心。后来,女孩被赶到的民警及时救下。
“那次我才知道,原来老吕真的很能说,而且说的话句句走心,做思想工作绝对是一流的。”李海学赞叹。
前不久,一位有轻生倾向的中年女子在屯兵点附近江边哭泣,吕宏伟闻讯赶到和该女子聊了半天,终于解开了她的心结。对于救人,他有独到的理解,“救人不仅仅是救命,还要救心。人救下来,但是心没有救回来,那还是失败的。”
为了提高民警对轻生者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水平,南京市水上公安分局经常组织心理专家为民警授课,吕宏伟每次都学得很认真,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在一次次救人、一次次面对轻生者时,他活学活用,总结出了自己的救心“方子”。
“关键要抓住轻生者的‘堵点’和 ‘痛点’。堵点就是轻生的原因,无外乎身体、心理疾病,或者经济、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找到堵点就能疏导。痛点就是轻生者最在乎的,比如孩子、父母。当然,要想轻生者愿意跟你交谈,你得先把对方当亲人,推心置腹,他才能感受到你的真情。”每救起一个人,送医时吕宏伟都会跟着,不停地和对方说话,防止轻生者再次昏迷,“这时候对方的意识正在复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容易唤起他的求生欲。”
吕宏伟和救下的大多数人都保持着长久联系,主要是跟踪进行心理抚慰和疏导。一名跳桥轻生被成功救起的女孩,至今还和吕宏伟有联系。“她现在已经结婚生子。和她聊天能感觉到,她现在变得阳光、乐观,说明她是真的走出来了。”吕宏伟非常开心。
对轻生者的家人,他也会尽力帮助。去年4月,来南京打工的一对夫妻在江边因琐事争吵后先后跳江,遗憾的是,民警赶到时,他们已经溺水身亡。吕宏伟得知,夫妻俩有一个女儿即将参加高考。他主动联系女孩的姑姑:“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等她高考结束,有什么困难你就来找我。”后来,女孩考上了大学,吕宏伟每个月发工资都会准时寄200元给她,“钱不多,我主要是想让她感受到,这个社会是温暖的。”
多年来,吕宏伟和妻子一直长期资助3个困难家庭孩子上学。
日日苦练救生本领
为了提高水上救生成功率,2013年11月,南京市公安局推行警务机制改革,在南京长江大桥水域设立屯兵点。3名民警、6名辅警实行三班两运转,24小时常态值守。
屯兵点成立之初,确立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要求民警“以100%的准备去赢取1%的生命希望”。
吕宏伟是第一批主动请战到屯兵点的“元老”。屯兵点刚组建那会儿,他和同事在码头一个集装箱里办公,冬天洗漱都在外面公共厕所,江风很冷,值班就睡在行军床上,晚上铺、白天收,还经常停电。“虽然条件比较差,但想着能救人,我还是很乐意到这儿来。”吕宏伟说。
屯兵点之所以设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就是为了救援坠桥落水者。当时,很多老水警都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很难。常态水位时,南京长江大桥桥面与水面距离超过30米,桥下水深也超过30米,且水流湍急,一旦跳下,生还机会渺茫。
“屯兵点成立之前的几十年,我们接到很多警情,每次赶到时,跳桥的人基本连影子都很难见到,更别说救人。”一名老水警说。然而,屯兵点成立不到半年,吕宏伟和同事们打破了这个“不可能”,“关键是要快,和死神抢速度。”
为抢抓黄金救援5分钟,南京市公安局设置专门应急通信,变三级派警为“一键通”警情流转,屯兵点每名值班民警的手机都是接警台,接到相关警情就立即出动。经过反复训练,他们已经实现“1分钟出艇,3分钟到达大桥水域”的目标。
但吕宏伟认为这还不够。到屯兵点值班时,无论春夏秋冬,他晚上睡觉都是和衣而睡,手机就放在身边,铃声一响,不管是不是警情,跳起来就往快艇位置跑,边跑边接听,目的就是为了抢那几秒钟。在他看来,每快一秒,落水者获救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
为尽可能缩短救援时间,吕宏伟平时在训练中掐时间、抠细节。经常和他一起搭档的辅警吴洪林说,“老吕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和他们一起反复开展假人演练几十甚至数百次,直到满意。”
为了出艇更快,吕宏伟专门研究了船艇的停靠位置和系缆绳的方法,提议将缆绳由栓系式变为圈套式。这一创新将出艇时间再次缩短几秒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游泳救生、心理疏导、急救训练……吕宏伟日日苦练功,一整套技术他样样精通。”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政委李宁富说。
虽然,吕宏伟头发已经花白,仍有一身健壮的肌肉,这不是在健身房练出来的,而是日复一日的不懈训练练就的。
他刚到屯兵点的时候,只会狗刨式游泳。为了提高救生技能,吕宏伟每天参加游泳技能训练,天天跑步、爬山练体能。两年后,他成为南京水上公安分局首批取得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民警。5年后,他赢得南京市公安局第二届警体运动会游泳比赛100米自由泳冠军,并和同伴们一起,荣获全国水警大练兵团体冠军。去年,吕宏伟成功在武汉游泳横渡长江。
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袁洵说:“局里对50岁以上老民警的日常训练不作强制要求,而老吕几乎每次都不会缺席。”
除了参加常规训练,每年10月以后,吕宏伟还会自发参加冬泳训练,每天都会游一两百米。“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让身体能够适应各种水域的各类水情。毕竟我们救人都是在野外,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吕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