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法学界研讨体育纠纷司法难题与国际体育仲裁经验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面对体育纠纷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面临的棘手问题,近日,上海市法学界共聚一堂对体育纠纷司法难题与国际体育仲裁经验进行研讨。
这次研讨会由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主办、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小组协办。
据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理事长陈一平介绍,该听证中心是国际体育仲裁院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听证中心,自2012年设立以来,已承办了多起国际仲裁案件的听证,使上海成为全球广受赞誉的国际体育纠纷听证地。听证中心将继续立足行业前沿,不断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更多体育、仲裁、司法、研究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进和探索体育仲裁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小组副组长吴炜在作《竞技体育活动中的体育纠纷管辖》主题报告时,历数当前制度背景下区分行业纠纷管辖与司法管辖的诸多衡量要素,认为在国内现有的竞技体育活动中,虽已在行业内部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和专业性的纠纷解决制度,但是在顶层法律设计层面还需更为全面、细致的支持与规制,各界建立国内独立体育仲裁中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小组秘书长向会英副教授通过对各体育组织规则与国际体育仲裁院对接模式的深入解读,辅以经典国际案例,展现了世界体育纠纷解决制度建设中的冲突与融合,并表示,体育自治与司法救济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交相辉映,促成不同角色中的体育法律工作者群策群力,不断地投入探索与实践。
与会专家学者对当前体育纠纷解决制度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发展方向展开了进一步探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判庭庭长刘锋认为,体育纠纷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面临的棘手问题,由于对体育纠纷了解不足,法院也存在是否受理以及如何处理的困惑。本次研讨会让法官们对于体育纠纷及体育纠纷的管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以新视角审视未来体育纠纷的同时,也期待早日建立国内体育仲裁制度,以缓解和分流法院日益增长的诉讼负担。随着体育产业化的发展,除了体育行业内纠纷外,体育相关纠纷也不断增多。刘锋表示,法官们会进一步了解体育纠纷,在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同时,确保体育的特殊性在司法程序中得到立体、充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