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全力推动“免罚清单”工作进一步深化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近日,上海市司法局联手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出台了上海市第三份免罚清单——《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早在2019年3月,上海市司法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就联合出台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2019年底,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实施典型案例及点评》,介绍了市场监管、消防领域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了点评,一方面推广免罚清单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相关执法单位学习借鉴。今年2月,在有序复工复产复市的关键时期,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市文旅局积极拓展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领域,共同出台了《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截至目前,上海市共出台了3份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覆盖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生态环境、消防等4个执法领域,涉及广告、合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防、艺术品经营、娱乐场所、出版、旅游、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20余个类别,共计61项免罚事项。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市行政执法单位共适用“免罚清单”不予处罚907个案件,900余家市场主体因此受益。其中,市场监管领域实施时间较长,案件量最多。
4月10日,上海市司法局参与起草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当日起施行。这是上海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其中,“免罚清单”这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性举措被正式写入。《条例》第54条第二款规定,上海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明确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具体情形,并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免罚清单对提升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了上海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未来上海市场环境的预期和信心。据了解,目前上海城管、民防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免罚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