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破产法庭成立1周年 有效实现立审执破各程序环节“无缝对接”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郑伟华) 北京破产法庭自2019年1月30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市场化运行、集约化审理、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四项提升,全年共收案237件,审结案件172件,同比分别上升40%和51%,充分发挥了破产审判职能作用。

据了解,北京破产法庭坚持集约化审理,破产审判机制整体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法庭切实发挥“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功能作用,通过立案前端源头化解、审执中端协调联动、执破末端有序衔接,有效实现立审执破各程序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执转破”程序导出执行案件共计3576件,消解执行“僵尸”积案最长达14年。

破产法庭推行简单破产案件“一案一表一人”监督机制,快审案件最短用时仅3个月。确立破产财产网络拍卖优先原则,破产财产在淘宝网平台成交率达到100%,最高溢价率达3倍以上,有效缩短审理周期,降低破产成本。自2019年11月1日起,北京破产法庭对全市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集中管辖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的直辖市。截至2020年2月,共计受理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181件,审结113件,超过去年前10个月收结案总数,集中管辖效果明显。

北京破产法庭建立了以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为主体,以审判规则体系化、审判流程规范化为两翼的破产审判规则体系。出台《破产重整案件办理规范》,建立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重整程序运行规则,保障重整程序市场化、法治化推进。法庭建立健全法院主导裁决、政府协调联动、行业自律自治、市场服务保障的破产审判综合配套新格局。同时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动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机制常态运行,化解管理人正当执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