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通讯员庞若斌) “二连浩特市是中国对蒙古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在全国上下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你院是如何开展各项工作的?”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2020法律文化基层‘空中’行——访前沿、走一线、进社区主题活动”“走进”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武夜平,就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如何转变审判执行方式、应对疫情挑战等问题与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黎东林等进行“网络”对话交流。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法学会《关于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通知》要求,携手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开展的以“依法治理、科学防控”为主题的疫情防控“三项工程”之一。

  据武夜平介绍,27日,经过反复斟酌,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确立了以“依法治理、科学防控”为主题的“三项工程”:一是举办2020内蒙古法律文化论坛——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法律问题专题会;二是开展2020法律文化基层“空中”行——访前沿、走一线、进社区主题活动;三是筹办《疫情·防控·法治主题展》。经研判分析,武夜平亲自拟订“三项工程”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选择程建、程延军、高润平等学术功底深厚、谙熟法律服务的理事作助手,分工负责线上咨询、解疑答惑,并联系本报拟择优推送有关征文。

  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法律问题专题征文活动方案于28日确定,2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和官网转发征稿函。截至317日,此次征文活动已收到来自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推送的参会论文15篇。其中《重大疫情期间谣言传播的刑法适用问题研究》《疫情防控中封锁类措施的法律界限与反思》已被本报“以法之名战‘役’行动”专栏选载。

  “走前沿、防一线、进社区”活动方案于218日正式确定,226日首次“走进”包头市公安系统。该活动及时捕捉基层依法防控信息,传播科学方法和可鉴经验,在基层与决策层之间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上下对话渠道,下情上达,有效增强了基层防控疫情战斗力。截至317日,已先后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满洲里市和二连浩特市的20多家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社区、乡镇的干警、干部80余人隔空对话沟通,形成专访稿12篇,报送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微信公众平台转发8篇。

  《疫情·防控·法治主题展》活动方案于228日确定,32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官网转发征集启事。本次展览拟以法治文化视角,征集和展示疫情防控期间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及各类创新成果,抓住“第一时间”宣法普法,树立法律权威、传播法治精神,促进依法治理、科学防控。截至317日,已收到来自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通辽市、锡林浩特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政法机关、宣传文化部门及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送展品150余件套,其中包括绘画、书法、微视频、诗歌、说唱作品、书报刊、法律文书、图片、资料、宣传品及实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