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司法服务不间断 杭州中院12368热线成桥梁

本社记者 汤瑜 通讯员 钟法

 

我不能参加庭审了。

我帮您联系承办法官。

我要查案件进度。

请报案号。

23日至227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已累计接听处理来电1941次。查询案件、联系法官、法律咨询……疫情防控期间,“12368”热线每天响个不停。特殊时期,热线成了杭州法院对外的联络窗口,也是法院和当事人沟通的重要桥梁。

 

对外连接当事人

对内联络一张网

今年22日接到复工通知的那一刻,杭州中院12368接线员罗珊联系同事时发现,平日里的四人接线小组,有两位同事身在外地,因为交通管制无法动身,复工首先就面临人员紧缺的难题。

相关领导得知消息后,在工作微信群询问了一声,很快得到回应,富阳法院挂职干部张梦婷主动要求顶岗;林姣表示自己可以开车去;翁苏京说,虽然崴了脚,家人每天主动接送;刚做爸爸的翁文杰说自己住得近,更便利;高晗称已经从老家回到杭州,可以来;家住杭州临安的张欢说家人准备接送她上下班……”

最终,根据实际情况,法院安排了4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支援12368接线小组。

12368是全国法院的统一诉讼服务热线,在罗珊看来,12368对外服务是一条线,直接连通当事人;对内联络是一张网,身后离不开各个庭室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要用大家听得懂、听得进的话,用心答疑、专业普法、热心解惑,提供各项诉讼服务。

同时,12368司法服务热线承担案件查询、法律咨询、联系法官、信访投诉等职能,甚至有时还要做些线上普法、心理疏导的工作,这个电话似乎没那么好接。

杭州中院的12368接线员都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老百姓需要的各项诉讼服务和办事指引。罗珊介绍。

为了让新伙伴尽快熟悉工作, 23日上岗当天,罗珊提前一小时到岗,她向同事进行了简短的岗前培训。她把自己多年来梳理的常见问题发给大家先熟悉,又结合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询问业务庭室后,单列了一份疫情防控时期诉讼问答,作为上岗前线上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办公的安全距离,法院技术人员提前一天加班加点把原本的4路热线,按照要求拆分到2个房间。上岗第一天,罗珊在两个工作间来回跑动,确保同事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寻求帮助,提高接听效率。

 

件件有回复

件件有落实

事实上,12368的工作室是一个个格子间,墙上粘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提醒着经常会用到的信息。接线员在工作时间,眼盯着电脑屏幕,耳听耳麦里传来的声音,迅速搜索资料,然后作出精准回答,并进行有效分流。

如今是疫情特殊时期,每个接线员都戴着严实的口罩,凝神接听电话,快速记录。

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担心别的小伙伴忙不过来……”成了接线员的共同感受。

虽然经过培训和指导,大部分来电都能处理好,但初期这些新手们还是小插曲不断,比如手忙脚乱来不及登记信息、因值班人员变更转错电话、挨骂受委屈……

由于业务不熟悉,有的接线员拿捏不好答复内容,保险起见先转给业务庭,到了下午,庭长的电话打过来:今天接到3个你们转过来的电话,属于同一个问题,我们中午整理了答复意见,供你们参考。

这段时间,业务庭共协助答复来电139次,让件件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打折扣。

一段时间后,4位新手在罗珊的带领下,业务越来越熟练,23日至227日,杭州中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累计接听处理来电1941次。

据了解,从201471日,杭州中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开通以来,至今已有5年,罗珊也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5年。

她记得,曾接过一个长达1小时的电话,对方因为对办案程序有误解、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最终她运用法律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成功疏导。

你的一席话比吃药还管用。当事人因为罗珊的耐心解答深受感动。

5年间,法院通过12368为当事人提供便利、为法官进行事务性工作松绑,罗珊为此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