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中院 发布疫情期企业经营风险与法律应对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北京一中院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通过线上“云发布”《疫情之下企业经营风险与法律应对白皮书》,总结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常见的12大类风险,以17种商事案件案由入手梳理31个具体风险点,并向广大企业发出46条具体的应对建议。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北京一中院管辖范围内有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高新技术园区,存在大量的涉及企业经营风险所引发的商事案件。随着各大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如何加强法律服务保障,助力企业恢复生产,成为北京一中院延伸审判职能、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

对此,北京一中院立足审判,提前研判买卖、运输、仓储、担保等各类商事合同纠纷在疫情之下的规律;强化商业违规行为司法治理,依法打击商业欺诈、恣意毁约、背信弃义等商业失信行为;综合运用财产保全、行为保全、强制措施、诉讼费缓交等各种诉讼保障机制,助力企业早日恢复生产经营;针对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现金流紧张、工资发放延迟等困难,加大线上执行和查控力度,全面实行集约办案措施;推行“云庭审—云调解—云送达”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大线上调解力度,高效化解矛盾减轻企业诉累。

发布会上,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来客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发布了《疫情之下企业经营风险与应对白皮书》。马来客指出,基于北京一中院的区位特点、现阶段的特殊时点及商事审判方面的经营积累,通过调研和梳理,发现疫情影响之下企业经营主要面临4大类风险,分别是履约风险、营业风险、管理风险、诉讼风险。在这4大类的风险中,各自包含具体的风险。针对常见的风险,北京一中院从17种商事案件案由中梳理出31个具体风险和46条具体的共同性建议和个性化建议。发布会提示企业应加强协商、沟通,有效运用仲裁、诉讼等法律工具,注重保留证据,关注相关监管政策,各企业应关注、梳理已经签订、预计签订的合同情况,区分合同类型、合同履行期限,采取不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