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 和美里岔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山东胶州里岔社会治理掠影

胶州里岔镇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北方向,紧邻潍坊高密、诸城两市,里岔南有石马山、尧王山隔水相望,北有西汉祓国“牧马城”遗址,东有新石器时期的赵家庄遗址,西有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景观。随着青岛胶州的国际化定位,里岔镇的地缘优势和社会治理便成了胶州发展的重中之重。


行走在里岔大街,穿行于乡村小路,到处都印刻着“和美里岔”的字样。见到里岔镇党委书记刘京明,记者第一个问题便是:“‘和美里岔’的‘和’是什么意思?”“政通人和谓之和。”刘京明回答。

在镇党员活动室,记者列席了一个由里岔镇所属社区领导、派出所领导和镇纪委书记等参加的会议。会议现场气氛相当热烈,他们正在研究警民大走访的具体部署等问题。“在镇级层面,我们大力推进有关联的治理资源相融合。”刘京明告诉记者。

“三个加法”促部门融合

里岔镇聚焦镇级治理资源中,针对牵头单位零散、单兵资源薄弱的问题,探索实施了“三个加法”,推动具有相近服务职能、共同服务群体的部门相融合,实现1+1>2的效果。

据刘京明介绍,其具体做法,一是社区+警区,综合高效有力度。依托社区与警区共同驻点办公的有利条件,推动社区、警区职能融合。整合社区驻点人员和警区工作人员,形成“1+4+3”(管区书记1名,驻点人员4名,协警3名)的工作力量配置,负责区域治理相关事项。设置“和美里岔”公示栏,印发“和美里岔”便民联系卡,公布工作人员的24小时联系方式,确保“随时有回应、服务无间隙”。警长兼任社区副书记,参与综合治理,特别是在纠纷调解、矛盾化解方面发挥震慑作用,而社区工作人员则配合警区人员开展“警民大走访”,日常巡逻防控,极大提升了街面见警率,自该模式实施以来,全镇刑事警情发案率始终为胶州市最低。

二是纪委+审计+党建,拒腐防变有精度。聚焦村级财务问题,以最大限度抓早抓小为出发点,以提升精细化程度为着力点,以干部使用为落脚点,推动镇纪委、审计所、党建办职能融合,实现治“小恙”防“大病”。创新实施审计监督“2+1”工作模式。“2”是指严查苗头性问题和彻查违纪违规行为。报账不及时、白条列支等苗头性问题,及时拟定预治措施;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问题,及时介入调查核实,对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1”是指定期定向开展警示教育,将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违纪现象,作为典型案例编发,通过“身边事”的警示作用,筑起预防贪腐的钢铁长城。

第三个资源融合是综治+信访+民生365,安定和谐有温度。组建群众工作办公室,融合综治、信访、民生365,综合处理涉及群众诉求的各类问题,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群众诉求“一口进、一口办、一口出”,既防止了部门间互相推诿,又避免了多渠道重复办理,有效解决群众磨破嘴、跑断腿的问题。以社区为单位选派1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综治网长,督办自辖区内各项转办事项。延伸各社区治安协管员触角,及时掌握矛盾隐患,努力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65模式实施以来,全镇持续保持“零集体访”和“零越级访”的稳定局面。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里岔镇没有出现一起“去青到省进京”上访事件。

合村并点促村庄融合

里岔镇聚焦制约村级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堵点”,针对村庄“零散小”不利于推进“三治”融合的现状,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合村并点”工作,村庄合并后,把搭建“三治”融合的平台作为新村班子的重要任务,实现了村庄规模优化与治理提升的“齐步走”。

“在村庄层面,我们积极推进村庄规模调整实现村庄聚合。”刘京明向记者介绍。

里岔镇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宣传发动中凝聚群众智慧。在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意愿、群众的智慧融入其中,做到总体方案听群众意见、调整方案让群众决策、调整工作让群众知晓。方案明确了“六个不变”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渐次推动“合村—合账—合居—合心”的总体基调。同时坚持正面发声。研究制定了“三张清单”,让全镇干部群众懂政策、知红利、明底线。同时以为新村起名的方式,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坚持依法依规,在法定原则下规范调整流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始终。依法依规开好动员大会、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四场会议,确保调整的合法性。

“我们积极推行‘一村一策’,在结合村情的基础上促进融合。在推进村庄合并中,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找到合并的结合点,画出融合的同心圆。”刘京明告诉记者,里岔镇在第一批合并的村庄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根据历史渊源,让村庄回归。追根溯源,对历史上本为一个村庄,后因行政管理因素拆分的村庄,优先进行合并,让分家多年的“弟兄”回归。二是根据血缘关系,让村庄回家。理顺血缘关系,对宗亲关系紧密的村庄,利用其“血浓于水”的亲情,推进村庄合并,将分散多年的“家人”聚为一家。三是根据地缘关系,让村庄汇合。把地缘相近、禀赋相通的村庄进行合并,让“一墙”之隔的邻居汇合。

“在里岔这个以‘和’为治理文化、桃李盛开的小镇,春风岂止十里?春风是这里的政通人和。”刘京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