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港)法院 发展愿景专题讲座召开

本报讯(记者张林音 通讯员侯俊杰) 日前,海南自贸区(港)法院发展愿景讲座第二期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围绕为自贸区自贸港营商环境和高质量服务贸易提供司法保障这一主题,此次讲座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晓燕,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柏华前来授课。


去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海南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相继出台了多项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为了落实好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着眼新时代人民法院服务自贸区自贸港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审判职能,举办了第二期专题讲座,邀请上海自贸区大学教授,结合当地自贸区建设实践,通过不同视野、不同角度的讲解和分析,切实增强海南法院干警与自贸区自贸港相关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玉萍主持讲座并致辞,她指出,2018年以来,海南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凝聚“国家战略、海南担当;海南振兴,必有我功”的共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海洋司法管辖权和海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诸多探索。她要求全省法院认真学习讲座内容,运用学习成果,使理论思维、审判实务能力得到提升,成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学习型审判人员,以实际行动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结合我国推动自贸区(港)改革的背景和历程、自贸区战略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服务业、金融业创新发展的特殊要求,深入分析了相关案例,提出了加快审判思维转变、建立专业高效的多元化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等发展思路和见解。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龚柏华从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服务贸易的目标规划、自贸区与服务贸易开放、自贸区自贸港特定服务业开放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服务贸易及相关负面清单,并提出了如何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考。两位专家的授课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主题鲜明,更有许多生动的案例辅助讲解,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讲座在国家法官学院海南分院设主课堂,全省中基层法院院长及中层业务干部、业务骨干共200余人在主课堂参加讲座。海南高院和各中基层法院设分课堂,以视频方式直播专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