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检:今年1月至9月公益诉讼立案92410件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日前,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2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获悉,自2017年7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以来,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14740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87565件、提起诉讼6353件。其中,2017年7月至12月立案9170件;2018年立案113160件;今年1月至9月立案92410件,同比上升68.98%。
2017年7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突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共立案118012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32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3104万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4.5亿元。合力推进长江大保护,最高检对38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挂牌督办。会同水利部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黄河流域9省区检察机关共受理水利部门移交“四乱”问题线索2339件,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097件。2019年2月部署沿海11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已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873件。今年8月以来,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中列举了6类问题,已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8件。在依法惩治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的同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71464件。认真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0363件,督促职能部门追偿受损国有财产84.84亿元。认真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4826件,通过办案督促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290.2亿元。认真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75件。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基层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已实现全覆盖。最高检成立第八检察厅专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地方检察机关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同步落实,25个省级检察院单设了公益诉讼检察机构,市、县两级检察院组建了专门机构或专门办案组。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培训。
张军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树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两年多来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2802件,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7.37%;树立“持续跟进监督”理念,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对2018年办理的10万余件诉前检察建议持续落实情况进行评查。同时,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发布了《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会同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制定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制度规范。
张军指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以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尚处起步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案件结构不合理、办案质效待提升、素质能力不适应等。下一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将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整体质效;协同推进配套制度机制建设;主动与监察机关衔接,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线索;下大气力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