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成立非诉讼服务中心

本报讯(记者顾娟 通讯员沈军)为拓宽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贯彻中央、省、市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建立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形成多元化解体系,为群众提供合法、便利、快捷、公正、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注重整体设计。以区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并由区司法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制订《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细则》《关于建立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细则》等10个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配套文件,全面构建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框架。同时,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非诉讼化解暨“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对非诉讼化解平台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并制定出台《高淳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相关单位部门贯彻落实。

强化多点支撑。在传统的边界联防联调、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工作全面加强的基础上,区司法局以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切入点,全面加强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高淳网格“和事佬”建设,实现覆盖镇(街)、村(社区)矛盾纠纷全调解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淳友“老兵”调解工作室,成立14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实施多元调解互动。区司法局和法院联合开展的“诉调对接”,将区调委会派驻法院工作室人民调解员全部配置到法院的各个民事速裁小组,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实现“诉”和“调”的无缝对接,打造诉调对接的高淳模式,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高标准建设运行区人民法院非诉纠纷调处分中心,调解、公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岗位在分中心全部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为将“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面”,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七支解纷队伍、五层解纷平台的基层解纷体系,形成以“一街一庭、一村一点、一校一站”为基本框架的“无讼村居”建设模式,成为高淳区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的有效实践。

同时印发《高淳区非诉讼纠纷化解手册》《高淳区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高淳区非诉方式简明问答》折页等宣传品下发至各镇(街)、村(社区),使人民群众熟知非诉讼纠纷化解的方法、路径,引导群众在遇到纠纷时优先选择以非诉的方式化解矛盾。

据了解,通过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及法院分中心的建立与运行,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受理的纠纷及法院民事纠纷受案数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受案数从增速10%到同期下降10.5%,案件质量实现较大提升,案件发改率为0.8%,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3.87%,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9%,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