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1周年 发布《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9月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召开了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1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白皮书》,并讲述了 “抖音短视频”著作权案、“教科书式耍赖”名誉权案、全国首例“暗刷流量”网络服务合同案等北京互联网法院网络热点案件。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雯首先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白皮书》。白皮书共约2.2万字,主要包含北京互联网法院基本情况、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双线”智慧诉讼服务体系、建立在线诉讼程序规范、输出高品质互联网审判成果、提高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互联网司法故事等六大部分内容,并附有北京互联网法院“10起网络热点案件”简介,案件围绕典型意义、基本案情、裁判要点、裁判结果、审判团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张雯强调,从筹建、创业、耕耘到有所收获,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诞生发展,得益于中央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最高院和市高院的正确指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真诚关心、精心呵护、倾力帮扶。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便利、互联网诉讼规则探索、互联网治理规则树立、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创新,也将永远保持“拔节生长”的状态,不迟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好新时代的答卷。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院1周年以来,审理了多起网络热点案件,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发布会现场,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代表以精美的案件视频和PPT开场,从审判视角讲述了10起网络热点案件审理过程及背后的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刘春田教授表示,互联网法院是与先进生活方式相匹配的司法模式,他称赞北京互联网法院案子办得好,判决写得好,法官讲得好,并进一步希望,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继续推出经典判决的同时,不断践行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的使命。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表示,互联网给司法带来了挑战,但互联网法院接受了挑战,应对了挑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贡献了北京司法智慧、中国方案,不断深化对于互联网审判规律的理解与践行,对互联网规则的制定与线上办案规则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进一步希望北京互联网法院能够深度践行互联网审判模式,以公正、公开的司法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慧永总结称,1年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建设统一诉讼平台,探索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诉讼规则,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妥善审理了一大批广受关注的热点案件,审判执行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下一步,北京互联网法院要加快推进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和人才聚集“四个高地”建设,努力创造互联网司法的“北京经验”,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