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家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正式启用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是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两大特点,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启用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有5类窗口、8个功能区,提供诉讼指引、便民服务、诉讼辅助等52项诉讼服务,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简案快审、简案快执工作全部整合,打造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为起诉到法院的群众提供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
据西城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晖介绍说,北京西城法院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不断积累并贡献了基层经验,先后获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全国示范法院”“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截至2019年7月,西城法院民商事案件新收34384件,其中诉前导出26334件,导出率高达76.6%。调解成功案件与速裁结案14644件,占同期民事结案量的57.1%。中心启用后,这里将成为该院多元解纷的主阵地,让大量诉讼纠纷以调解、和解、速裁、快审等方式解决在诉讼前端,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导诉台是当事人接触诉讼的第一步,也是纠纷分流的第一关。“在导诉阶段引入立案法官,可以更有力地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理性对待诉讼,从而将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同时,还能帮助后方立案窗口实现无差别快速立案。”张晖解释,西城法院实行“系统算法+人工识别”“立案初筛+速裁复筛”的“漏斗式筛查”模式,适合速裁的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不能速裁的案件及时导入后端进入精审程序。
与民生相关的物业供暖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纠纷等构成了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的主要适用类型。针对此类案件类型化集中的特点,中心设置了7个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特邀调解员组成的类型化调解速裁团队,并通过编写类型化办案手册、编制《案件情况调查表》开展要素式审判,助力提升速裁庭审效率。
西城法院院长刘双玉表示,该中心的启用既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目标要求的具体落实,更是人民法院切实发挥司法职能、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的探索实践,标志着该院进入诉源治理格局融入更主动、解纷渠道更丰富、纠纷实质化解更充分、诉讼服务更完善的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