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2020年底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2019-2020)的通知》(下称通知),对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及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做出重点规划目标和任务。
通知指出,各地要坚持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以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扶贫移民搬迁学校规划,以及实现中小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需求为基础遴选薄弱学校,通过专项建设推进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促进校际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严禁超标准建设。优先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完成建设任务。
通知要求,城镇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要全部消除,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按教基一厅〔2016〕4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大班额比例超过20%的省份要将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大班额比例为10-20%的省份要将比例控制在5%以内,其他省份要将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
通知还指出,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力争2020年秋季开学前,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基本办学标准。统筹做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基本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同时,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根据通知要求,此次规划项目的实施要求以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结合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对困难地区坚持省级“拿大头”。中央补助资金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重点向基础薄弱、财力困难的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以及“三区三州”外的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较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