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

本报讯(记者向青平) 824日,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报告》跟踪2018年民办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分析民办教育行业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影响。

《报告》认为,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多地融合到从学前到大学的各个阶段,从课外补习到双师课堂,从习题批改和阅卷到智能教学智能学习的全场景应用,从线下的课堂教学到线上课堂圈子问答等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应用。2018年教育行业最大的两块蛋糕K12补习和民办幼儿园遇到了寒冬,但智能和素质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之年。《报告》从综合、科技、融合、国际、素质、知识付费和资本几个维度分析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领域行业发展前景、主要的产品应用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指出,2018年民办教育产业的主要变化有:智能教育更加深入地植入教育管理和基础硬件设施,产品应用不断深入和融合创新。更多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借助公办、民办教育各自的优势互惠合作,放大优质师资的价值,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2018年的减负30条和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落地,使得素质教育的热度再次升级,致力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兴素质教育行业得到了政策、资本等各方面的支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出国留学人数和国际学校的招生人数也迎来历史新高。出国留学人员开始呈现低龄化的特征,但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主流。国别方面虽然英美加等英语国家仍然是主流,但亚欧的留学人数开始增加。一线城市国际学校的增长速度放缓,三、四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开始发展。此外,互联网免费为王的时代开始终结,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迅猛。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提问等形式获得精准高质量的解答,教师也多了一种收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