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李玉基谈甘肃政法大学法学教育

 

本社记者 庄德通

 

近日,由甘肃政法大学和甘肃省法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在兰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法学研究与法治人才培养合作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事实上,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甘肃政法大学早已开始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战略机遇,并且力求提升自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今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该校由甘肃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甘肃政法大学,用该校校长李玉基的话说,甘肃政法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李玉基,重点探讨了该校是如何立足西部,发展自身特色,并实现大跨步发展的。

 

五省区唯一的政法类本科院校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基本情况?

李玉基:我校是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进程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地方政法院校,是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五省区唯一的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它的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建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开办国际学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我校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633人,41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教授119人,博士188人(含在读),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科建设上,我校有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证据科学、工商管理3个省级一流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

此外,我校还建有甘肃省司法科学与区域法治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创新智库等11个省级科学研究和立法咨询平台等。

另外,我校学校证据科学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服务地方司法实践,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我校的司法鉴定中心累计完成各类鉴定案件4000余例,协助侦查机关破获各类重大疑难案件600余起。法医DNA实验室建立了西北民族地区遗传资源数据库、青藏高原遗传资源数据库,曾协助侦破了公安部督办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

记者:贵校的发展理念和方向是怎样的?

李玉基:建校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的校训精神,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努力在政法类、区域性、应用型的结合中确立办学定位,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并且凸显学校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学校在国家治疆治藏治边中法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提升我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5万多政法学子扎根西部

记者:人才是一个高校取得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培养能力也体现着高校综合实力,贵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李玉基:我校长期坚持以培养服务西部基层的应用型法治人才为己任,依托法学优势学科,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紧扣法律职业特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联通三个课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与甘肃省高院共建了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联合培养藏汉双语法治人才,目前有213藏汉双语法学本科学生在校就读;与甘肃省司法厅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监狱学本科专业,积极筹建律师学院;与甘肃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等联合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共同承担法治甘肃重大课题研究。

我校还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千计划实施为契机,出台了《甘肃政法大学聘任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教授暂行办法》,聘请79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部门专家讲授法律诊所、案例研习、模拟审判等实务课程,共同编写《审判案例研究》《检察案例研究》等实务教材。

此外,我校已开办公安高等教育近30年,已形成比较齐全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法学背景、法治情怀、扎根西部、贴近实战的公安实战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清晰,特色鲜明,在国内独树一帜。

目前,我校已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人,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您提到的贵校在培养服务西部基层的应用型法治人才方面取得的成效?

李玉基: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多元。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它与中东部省份相比,面临更严峻的形势,需承担更特殊的任务。因此,也亟须培养一大批政治可靠、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卓越法治人才。

我校是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盯国家战略需要,牢记为西部边疆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历史使命,发挥了其他同类院校难以替代的作用。为西部基层地区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熟悉西部地区民族宗教状况、适应西部高海拔气候环境、愿意长期扎根西部、坚守边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自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我校已为西部地区输送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为边防、消防、警卫等武警部队输送人才1400余人。实践证明,这些政法学子愿意扎根西部、贡献西部乃至献身西部,已经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安全稳定的坚定守护者。

据统计,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在西部基层公检法司、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达83.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4%。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优秀律师张志伟,全国模范法官魏素梅,全国优秀公诉人柳小惠、李晓东,全国优秀律师潘江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记者:不久前,贵校举办了第二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能否谈谈一带一路给贵校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李玉基:甘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广阔,是建设繁荣丝路、人文丝路、绿色丝路、和谐丝路的重要力量。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层次、宽领域的经贸、法治和人文合作交流,亟须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相关国家语言,熟悉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的高素质国际化法治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提升学校开放办学的层次与水平,扩大我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学校在更高层次和平台上与沿线国家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学生来校学习,培养更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层次国际化法治人才。

我校于2017年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招收国际学生,成立专门学院积极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国别法治、政治、经济、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有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记者:未来贵校打算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扩大自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影响力?

李玉基: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急需的、精通相关国家语言的法治人才和管理人才,致力于培养更多熟悉中国国情、认同中国法律与政治制度的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学生。

未来5年,我校力争与20个以上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稳定、深入的交流合作。一流学科教师有境外研修和工作经历的比重达到25%以上,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境外学习、实习经历的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