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听不懂人话需加颗服务“芯”

  “我这儿急得不行,可手机那边还跟我打岔,原来我不是在跟人说话。”林宇抱着手机跟携程的在线客服解释了半天,对方不仅没明白他的意思,反倒回答了一大堆压根儿不沾边儿的事。折腾了半天林宇才发现,他原来遇到的是“智能客服”。(810日《北京日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引进“智能客服”,不管是为了降低人工客服的人力成本,还是为了赶时髦,提高客服效率,对客服进行升级换代,都并无不可,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智能客服”不智能,听不懂人话,消费者得到的回答往往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智能客服”越聊越乱、越扯越远,真正遇到着急问题的用户体验非常差。这样的“智能客服”,显然背离了客服应有的功能,没有起到帮助消费者解决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作用。客服是重要的售后服务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解决消费者在售后环节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广大互联网企业而言,客服基本上是消费者与商家在售后的唯一沟通渠道。

  “智能客服”不智能,听不懂人话,答非所问。从表面上看,主要是“智能客服”技术还不够成熟,目前很多企业使用的“智能客服”没有达到人工智能标准,基本上只是一个常见问题解答系统,只能回答某些预定义的问题。但从根本原因上说,实际上是企业自身缺少服务消费者的心,不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拿解决消费者问题当回事,不愿意真正解决消费者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故意对消费者的问题装傻充愣。换言之,“智能客服”听不懂人话,跟人工客服只剩下温柔的话术一样,实质上都是企业在敷衍、搪塞消费者。

  可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终结“智能客服”听不懂人话现象,让客服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成为一键畅通的“服务天使”,更好满足消费者售后服务需求,归根结底是要给“智能客服”加一颗服务“芯”。即,企业要建立重视客户权益、“客户至上”的服务价值观,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服工作机制,不能把客服工作全推给“智能客服”或外包出去,必须保留必要的人工客服。要做到这一点,不能指望企业自觉,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和强化监管,明确企业的客服责任,倒逼企业重视客服工作,完善和优化客服流程和服务标准,加大在人工客服上的投入和支出。

  再者,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鼓励和引导消费者通过法律渠道维权,而不是把找企业客服当解决问题的唯一渠道,倒逼企业真正对客服工作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