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部门规范校外线上培训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为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以下简称校外线上培训),促进“互联网+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日前,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校外培训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外线上培训质量、增加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线上培训扁平化、覆盖广、规模大、变化快等特点,意见规定实施备案审查制度,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备案包括培训机构的ICP(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等相关证照信息、建立党组织情况的信息、资金管理、保障条件和服务承诺等信息,互联网平台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的说明材料等材料。
意见还规定,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要将基本信息和教师资格证明材料备案,其中外籍人员要提供学习和工作经历、教学资质或教学能力说明。
此后,六部门将从内容健康、时长适宜、师资资格、信息安全、经营规范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和排查。同时,意见明确,将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
在监管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将探索“互联网+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技术手段,建立日常检查抽查制度。同时,还将建立黑白名单,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列入白名单,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列入灰名单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