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社工委对7大领域19项问题立行立改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检视问题立行立改新闻发布会,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了市委社会工委开展主题教育情况及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社会动员、社会服务及构建新型监管体系等7个领域19项闻困即办、立行立改事项及措施。
据介绍,今年6月以来,市委社会工委深入全市16个区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了“蹲点街乡镇、入户社区村”调研活动。针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截至6月底已经先后开展了全市性调研126次,发现问题111个,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社会动员、社会服务及构建新型监管体系等7个领域提出了19项闻困即办、立行立改事项,其余问题全部予以挂账督办解决。
7个领域19项立行立改事项具体包括:
社会福利领域2项:一是制发养老助残卡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二是养老服务驿站实行流量补贴。
社会救助领域1项:即精简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申报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领域5项:一是推进“吹哨报到”向社区深化;二是真正给“社区减负”;三是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主的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四是让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和社区公益金更高效地为社区群众服务;五是试行举办全市首届社区“邻里节”活动。
专项社会事务领域3项:一是加大婚俗改革力度,推进婚姻礼俗文明节俭;二是大力推进殡葬惠民便民服务;三是持续开展“为流浪人员找家”活动。
社会动员领域3项:一是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二是为社会组织党建管理岗位提供补贴支持;三是提高市级社会组织年检审批效率。
社会服务领域4项:一是精简民政事项申请材料60%以上;二是缩减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审批时限;三是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包”;四是推进社区心理服务站点建设,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
构建新型监管体系1项:即加大民政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