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之思考

张友文

笔者研究公安文学20多年,入眼的警察故事不少,可入心的警察故事并不多,王仲刚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算是其中之一。该书原名《耻辱的辉煌》,在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网听众曾高达210多万人次。

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窜犯罪分子拉帮结伙在铁路上大肆盗抢旅客财物,其行为严重威胁旅客生命安全。一段时间内,人们谈火车色变,甚至出门怕坐火车。铁路上猖獗的刑事犯罪活动引起公安部、铁道部的高度重视,“5·10”专案组临危受命组建,来自郑州、广州、哈尔滨等七个铁路公安局的30多名刑事侦查员齐聚郑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打击铁路流窜犯罪活动的雷霆行动。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警方共抓捕江洋大盗、亡命车匪、流窜惯犯71人,一举破获了发生在列车上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112起,判处死刑立即执行17人,数十人被判处死缓、无期徒刑等,从而有力震慑了相关犯罪,保证了铁路干线的治安环境。

据了解,王仲刚曾是该大要案的前线总指挥。他全程参与了案件侦破过程。其时,30多岁的王仲刚曾任郑州铁路公安局刑事侦查科副科长,其克服的困难,让人难以想象。当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本书只是对案件进行实录,那么就乏善可陈,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它在实录铁路公安的辉煌之余,还记录了其辉煌背后的耻辱。比如,该书第354页说:公安局和公安分局两级党委高度重视内部的这些问题,顺着内部这条线索追査,一个只有几十名民警的看守所,就有8个民警为在押犯赵喜贵通风报信,有些完全构成共同犯罪。后来,这些民警全部调离公安队伍,转到铁路生产单位做工人。如果放在现在,这些人肯定进监狱。

此前,亡命车匪赵喜贵好不容易才被关进铁笼子,他却能在失去人身自由的看守所里获取各类情报,甚至通知狐朋狗友及亲人来劫狱。这不由让人想到当下如火如荼举行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凡是与人民为敌的,都不会有好归宿。这些理性沉思才是瑰宝,才有利于公安队伍建设,有利于民族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