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医事法理论与实践的隔阂

该丛书主要聚焦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医事法制改革,有医事法专著、医事法教材、医事法译著等,其内容兼顾理论与实务。

——东南大学法学院医事法文库丛书再添力作

本社记者 李卓谦

 

2019年刚过一半,东南大学法学院医事法文库已添了两本新作:由陈玉玲著的《医疗损害风险社会化分担的法律问题研究》,由刘建利、刘明全、高翔编著的《医事法案例教程》付梓出版,另有一本论文集、一本专著也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出版。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对医事法文库寄予了很高期望。她希望该文库出版的书籍,能在发扬东南大学法学院医事法学术传统的同时,为医事法制理论与实践打通隔阂,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健康水准,发展与完善医事法制贡献力量。

 

脱胎于东南法学文库

东南大学法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的中央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1995年恢复法学专业,成立法律系,2006年重设法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南大学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 ,形成了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刘艳红介绍说,东南大学法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校智库建设的指导方针,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平台化建设。在传统法学学科教研室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交叉学科研究的优良传统,不局限于传统学科分野,聚焦问题研究,先后创建了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法治发展评估研究中心”“医事法研究中心等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化学术研究平台,力争强化打造工程法、交通法及医事法等特色学科。

东南法学文库设立于2016年春。当时正值东南大学法学院复建10周年。其时,该校法学院已先后举办海峡两岸工程法治”“城市停车治理论坛”“法治发展量化评估研讨会”“刑事法治指数的指标构建与修订研讨会”“员额制与司法改革实证研讨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律机制研究等法学学术或实践议题研讨活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打造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举办学术论坛研讨,绝非单纯搭台唱戏。刘艳红说,为了记录东南大学法学院法学学术发展脉络,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为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讨论提供论题文献基础,东南大学法学院特创设了东南法学文库医事法文库正属于东南法学文库的一部分。

分享医事法学研究成果

医事法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法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伦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我国医事法研究与欧美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东南大学法学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积极发展医事法学科,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立医事法学本科专业,2000年该专业并入东南大学法律系。2003东南大学引进日本医事法专家夏芸教授,并在民商法硕士点设立医事法学研究方向,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医事法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东南大学复建法学院后,首任院长周佑勇,秉承学院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医事法学学科发展。目前,经多年努力,借助学校医学、生命科学等强势学科优势,医事法学学科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现已被列入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学科。

东南大学医事法团队历来重视医事法学术交流,曾于2014年、2016年分别主办首届海峡两岸暨中日医事法国际研讨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律机制研讨会。两次会议的参会代表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医事法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医疗行政管理等医事法实务人员。在医患关系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两次会议诚邀海内外医事法学者就医事法领域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当初设立医事法文库,主要就是为了分类整理医事法会议的参会论文,并付诸出版,旨在记录与会专家学者的思想与观点,与读者分享会议成果。东南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副教授刘建利介绍称,文库选编的内容主要聚焦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医事法制改革,其全面剖析当下医事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各部分内容兼顾理论与实务。研究素材不仅聚焦于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还囊括了日、德、美等国相关法学理论及立法、司法等实务经验。西方发达国家有大量有关医事法的立法、判例、学说及实务经验,适当地进行学习、借鉴,有利于解决我国相关问题。

希望其能在发扬东南大学法学院医事法学术传统的同时,为医事法制的理论与实践打通隔阂,为我国医事法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贡献微薄力量。刘建利表示,东南大学法学院医事法学团队不但重视人才培养,还不断加强医事法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建设。

东南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玉玲介绍说,学习医事法不仅要掌握相关医事法律法规,还需要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在司法实务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通过案例学习,可以较好地掌握医事法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状态。司法案例中案情故事性强,裁判结论和理由逻辑性强,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学习,学生可以较为深刻地掌握相关医事法学的知识与原理。

陈玉玲认为,随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案例将会成为法源之一,其也必将在司法实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案例教学必将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十分欠缺医事法领域的案例教程,鉴于此,东南大学医事法文库出版了一本医事法案例教材《医事法案例教程》。

能为医事法、卫生法、法学等专业本科生及为通识课学习医事法的本科生提供最新的医事法案例学习素材,这对医事法律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凡。陈玉玲说。

 

文库内容逐渐扩展

刘艳红介绍说,东南大学医事法文库创设之初主要是为了编辑出版东南大学法学院所主办医事法会议的重要优秀论文集,后来因为学界反响较好,现文库已扩展至医事法专著、医事法教材、医事法译著

目前,东南大学医事法文库已出版书籍有:陈玉玲、高翔编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刘建利、刘明全编的《医事刑法重点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杨柳著的《专断医疗行为刑法处遇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戴庆康、葛菊莲、袁帅、李波著的《人权视野下的中国精神卫生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张忆红著、高翔译的《医事民事责任的法律构造》(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陈玉玲著的《医疗损害风险社会化分担的法律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刘建利、刘明全、高翔编的《医事法案例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其中,《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医事刑法重点问题研究》编选自东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学术会议参选优秀论文,其主要聚焦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医事法制改革,内容兼顾理论与实务。

《人权视野下的中国精神卫生问题研究》专著,主要从人权研究视角深入揭示和剖析精神卫生关系中的两大权利冲突,并就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权、知情同意权、保护人制度、非自愿住院及精神疾病诊治的司法审查制度展开了深入比较法研究。

《医师民事责任的法律构造》为译著,是已故东南大学教授张忆红于200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取得学位的博士论文,由东南大学副教授高翔翻译。

《医疗损害风险社会化分担的法律问题研究》为专著,在比较分析域外社会化分担医疗损害风险主要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适用医疗损害社会化分担多途径并用模式。

《医事法案例教程》为医事法案例教材。它从医事侵权、医事合同、医事行政及医事犯罪四个领域精选了近100个重要案例,每个案例不仅介绍了基本案情、诉讼过程、裁判理由,列举了重要法条,还着重就争议问题进行了简要评析。

《专断医疗行为刑法处遇问题研究》为东南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杨柳博士的学位论文。

据出版社反馈,已出版的医事法文库系列丛书销量都不错,比较受欢迎。刘建利说,该丛书文库还将出版专著《安乐死刑法问题研究》《医事刑法研究》《民法典成年监护制度运行问题与规则完善研究》,以及会议论文集《尖端医疗的法律挑战及对策》,教材《医事法教程》,译著《人体实验与刑法》《医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