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程序“微法院”带来诸多司法黑科技

  作为“科技+司法”的创新成果,“微法院”充分发挥了腾讯的平台优势和智能化能力,将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集合多种黑科技,打造法院全流程移动办案平台,实现了之前传统法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使命。


依托微信及小程序强大的开发能力,搭载云存储、人脸识别、同步多方音视频等技术,“微法院”小程序可以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诉讼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切实破解诉累等问题,让群众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可能。

不用下载安装,无需添加好友,“微法院”小程序承载“简约不简单”的产品功能。一方面,“微法院”适用场景简单,在移动端为法官和群众提供立案、审理、执行等核心功能,切实做到让当事人少跑路的愿景。另一方面,“微法院”操作简单。模仿微信聊天群的原生界面,“微法院”搭建专属沟通空间——“掌上法庭”,提供与微信相似的沟通体验,便于用户以熟悉的方式参与诉讼。

作为“科技+司法”的创新成果,“微法院”充分发挥了腾讯的平台优势和智能化能力,将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集合多种黑科技,打造法院全流程移动办案平台,为移动电子诉讼向全国推广打造样本、输出经验,实现了之前传统法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使命。

身份验证——人脸识别技术

在传统诉讼中,打官司的第一步,并非写一份慷慨激扬的起诉状,而是需先提交身份证明的原件、复印件,证明“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并且证明“你我他”与这起诉讼有关联。

倘若案子交给律师代理,还需附上授权书、律师身份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来验证彼此身份。不仅准备一套材料有些麻烦,而且材料流转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遗失、信息泄露的风险。

“微法院”小程序对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身份验证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该功能依托于由腾讯优图实验室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秒级确认“你就是你”;视频活体检测、人脸比对技术,可以确保你的身份真实有效,有效抵挡照片、视频、静态3D模型的攻击,防止他人假冒诉讼参与人。同时,通过小程序验证的身份证信息会与公安部身份信息数据库做比对,确保身份认证的准确。

对于办案法官、律师代理人、当事人等案件不同身份的参与人,“微法院”小程序可以做到统一进行身份识别,分配不同的权限及功能界面,实现一处认证,多个案件直接验证。

此外,“微法院”使用证照OCR识别功能,支持身份证正反面识别,对倾斜、暗光、曝光、阴影等异常情况处理稳定性好、识别准确率高,数字识别准确率提高到99.9%以上,在多个字段上处于领先水平。

微信办案——“掌上法庭”

我国的司法改革方向是“让法官专注于审判”,为提高司法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司法改革助力,“微法院”小程序内搭建模仿微信聊天群界面的IM消息群组——“掌上法庭”,进而实现立案、交费、举证、质证、开庭、判决、送达、执行的微信全流程办案。

无论是诉讼参与人,还是法官,都可以通过“掌上法庭”进行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沟通方式。对于诉讼参与人,“掌上法庭”内提供模板化的事项申请功能和“拍照-提交”的快速举证质证功能。对于法官,“掌上法庭”内提供不同类型信息的标签查看功能,帮助法官高效完成对案件事实的归纳整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掌上法庭”,法官可以打破传统的诉讼方式,利用互联网空间以及移动技术开展调解工作,无论当事人在哪,只要双方同意调解或者开庭,法官可以随时安排诉讼活动,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极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对此,腾讯智慧法院项目负责人吴平平表示,“掌上法庭”是“微法院”小程序的核心设计。这一设计,超出传统网上诉讼服务功能的范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小程序特点,结合法院工作场景的全新移动“诉讼-办案”功能集成。

“掌上法庭”解决了以往各种智慧司法应用无法或难以解决的诉讼参与人和法官之间沟通方式少、沟通成本高、沟通效果差问题。与此同时,“掌上法庭”内的诉讼活动全程留痕,案件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当事人双方可实时查看,感受到司法过程的高效、透明。

视频庭审——

多方音视频能力

为实现法官、双方当事人、调解员等不同身份的案件参与人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功能,腾讯公司的云储存基础能力为“微法院”小程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连接10亿微信活跃用户与12万法官,通过微信小程序音视频能力,支持微信小程序与AndroidiOSPCWeb主流平台互通,满足了法院场景多终端接入,以及跨平台音视频连接的需要。

除此之外,依靠腾讯云双向多方音视频能力,“微法院”小程序实现了远程庭审时实时通话低延时、连贯性的要求,确保了法院、当事人、律师等在手机上进行多方视频通话的流畅。

有数据显示,腾讯云双向多方音视频能力实现了端到端延时小于400ms,抗800ms的网络抖动、抗30%网络丢包,以及智能无回声降噪处理。

为让“微法院”听懂“管辖异议”“合同标的”“继受取得”“用益物权”等大量的法律专业术语,并能准确转化为文字材料,在移动端语音识别方面,腾讯凭借社交数据大平台的支撑,结合覆盖十个垂直领域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为其构建了一套专业法务领域定制化引擎,可以使其轻松应对,无障碍。

此外,腾讯云语音识别ASR服务,语音转文字、关键词检索、语速检测、情绪识别能力对庭审各角色的发言自动转写,实现庭审视频和语音识别文字的融合。借助微信、小程序等全媒体实行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全程监督。

为司法便民增添科技动能

“微法院”充分发挥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本质特征,在“案多人少”“诉讼爆炸”的时代,有效配置司法资源,连接当事人与法官,构建了一个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的跨时空交互渠道。

双方当事人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影响,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平台上发表观点、表达诉求;而法官也可以从立案开始参与沟通协调全过程,及时了解当事人真实想法,架起双方当事人有效沟通的“桥梁”。“移动微法院”切实探索出了一条化解人案矛盾由“靠人力增量”向“靠科技增效”转变的新路子。

20181128日,在2018(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上,“微法院”小程序被评为中国互联网法律服务创新项目;今年526日,“微法院”小程序获得2019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新产品奖”;610日,2019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荣获“智慧法院十大创新产品”。

“‘微法院’对重塑司法流程,创新诉讼规则,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有重要意义,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就智慧法院产品的完善和拓展应用进行更多的探讨,共同努力将智慧法院建设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吴平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