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明主编《数权法1.0:数权的理论基础》再版
□本社记者 向青平
近期,由中国大数据发展新型高端智库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编写的《数权法1.0:数权的理论基础》(下称《数权法1.0》)继2018年12月出版以来,2019年5月迎来再版。该书中文、英文、中文繁体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向全球正式发布。
该书主编,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连玉明教授表示,本书中英繁文版的上市意味着中国法律走向了世界舞台,为世界新秩序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
连玉明说,《数权法1.0》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本以数权为研究对象、以数权法命名的理论专著。其中,“数权法”一词是连玉明于2017年3月首次提出后,经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认定而来。该委员会认定时指出,“数权法是人类迈向数字文明的新秩序,是时代进化的产物”。
数据是一种未来的权利
2017年3月,连玉明教授在贵阳市政府的一次干部会议上提出“数权法”。同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家数权法研究机构,连玉明担任主任。
连玉明告诉记者,《数权法1.0》的写作过程较为艰辛,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先后举办了多次研讨会。仅在2018年就先后召开了4次数权法专题研讨会,与国内外4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多轮研讨。
作为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2018年12月《数权法1.0》第一次出版,今年5月再版,共22.5万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分别对数权、数权与秩序、数权观、数权制度等进行了详细探讨。
《数权法1.0》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权与人权、物权将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三项基本权利。该书指出,人类社会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数字文明,法律将实现从“人法”到“物法”再到“数法”的变迁。
连玉明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关系反映在个人生活、企业运作和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一个既有别于传统的物,又超越了传统的人的东西开始进入法律关系的视野,这就是‘数’。‘数’的产生带来权力义务关系变化。”
本书指出,“数”因时代而生,时代又被“数”创造,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是时代的本质。基于保护人类固有尊严的原则,数权是人权层面上一项新的基本权利,承认数据人格权就是强调数据主体依法享有自由不受剥夺、隐私不被窥探、信息不被滥用等权利。
“数权”是什么样的权利呢?本书指出,“数权是人格权和财产权的综合体”,表现为数据人格权和数据财产权。数权的主体是特定权利人,数权的客体是特定数据集。数权突破了“一物一权”和“物必有体”的局限,往往表现为一数多权。“数据有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而有必要赋予数据财产权并依法保护。
大数据时代,个人会在网络平台中留下“脚印”。连玉明认为,通过关联分析可以还原一个人的特征,形成“数据人”。承认数据人格权就是强调数据主体依法享有自由不受剥夺、名誉不受侮辱、隐私不被窥探、信息不被滥用等权利。
“数据作为一种未来的权利,它是什么,它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同样使我们为难。但我们把它提出来,也许问题比答案本身更值得我们思考。”连玉明告诉记者。
构建数据文明新秩序
《数权法1.0》把基于“数据人”而衍生的权利称之为数权;把基于数权而建构的秩序,称之为数权制度;把基于数据制度而形成的法律规范,称之为数权法,从而建构了“数权-数权制度-数权法”的法理架构。
“数权法是调整数据权属、数据权利、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的法律规范。数字文明为数权法的诞生提供了价值原点与革新动力,数权法也为数字文明的制度和秩序的维系提供了存在依据。”连玉明指出了数权法的调整范围。
在数据确权方面,本书指出确权是数权保护的逻辑起点,是建立数据规则的前提条件。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权属,处于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也有其不同的归属。在立法中应划清数据的边界,包括政府数据的开放边界、企业数据的商用边界以及个人数据的隐私边界。
在数据利用上,本书认为,数权规制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的自由共享。因此,公民须让渡一定程度的数据权利。在立法中,力争以一定的标准实现合法保护与合理利用二者之间的平衡。
在数据保护方面,本书提出,如果一部法律缺乏保护责任的规定,该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一些形同虚设的规则。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都需要强化安全治理,要防止数据被攻击、泄露、窃取、篡改和非法使用。此外,数据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权益,需要在国家层面对数据主权另行保护。
本书在第四章提出数权制度是基于数权而建构的制度,主要包括数权法定制度、数据所有权制度、用益数权制度、公益数权制度、共享数权制度。其中数权法定制度将数权上升为被法律承认的权利;数据所有权制度突破了传统所有权的制度框架,划定了数据所有权的权能;用益所有权制度分离了数据所有权的权能;公益所有权制度对公益数据进行获取、管理、使用、共享等。
连玉明认为,数权法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的重要基石。数权法的提出,为守住国家数据主权,牢牢把握数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法治化奠定了法治基础,对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特殊意义。
打开数字文明未来之门
该书开辟了全新的法学研究领域,它既是研究未来法律的宏大构想,又是研究数字文明的领先之作。连玉明说,数权法研究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划时代的工作,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社会或学术问题,即使现在不去触碰,后人仍需去研究。
连玉明说,就像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拿出来肯定用不了一样,他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一个学理探索,希望为学者提供一个可能的法学命题或研究思想资源。
“数权法架构的提出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法律为尺度重新审视世界的全新视角。数权法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主体,是一把我们所有人都期待的钥匙,它将打开数字文明的未来之门。”日本《日中商报》如此评价《数权法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进在该书序言中指出,数权法的研究能够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在数字文明时代发出中国声音、反映中国观点,能够为世界数字文明的发展提供更为出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是一次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开创性理论探索,相信一定可以成为构建未来数字文明时代“法律帝国”这个“方圆”世界的基本材料。
连玉明告诉记者,《数权法1.0》仅仅是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推出《数权法2.0:数权的制度设计》《数权法3.0:数权的立法前瞻》《数权法4.0:共享权与隐私权》《数权法5.0:数权观与新伦理》,以期进一步完善数权法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