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儿童服务体系 构建儿童福利社会化“通州模式”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通州区社会福利院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国内送养孤弃儿童116名,涉外送养孤弃儿童21名,院内孤弃儿童35名,95%以上为重残重病。

据悉,自2015年起,通州区民政局将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作为重点,指导区福利院探索传统福利机构转型,跨出围墙面向社会困境儿童服务,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依托通州区社会福利院完善的专业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与先天的公益慈善吸引力,福利院逐渐从传统的服务孤残儿童转换到服务全区儿童的枢纽型机构,形成了集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区级儿童成长驿站、儿童紧急救助庇护站、生命安全体验馆、民政部培训中心实习基地等多元一体的儿童综合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福利院组织困境儿童帮扶活动共计116场,惠及困境儿童4657人次;285家企业(个人)、353名工作人员参与帮扶活动,汇集社会资金1487436.7元。通过个案帮扶、小组帮扶、志愿帮扶、医疗帮扶等形式,重点解决儿童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危机干预等问题。创建了困境儿童夏令营、博物馆计划、党员是我的好朋友等一批品牌服务项目,形成了以福利院为中心的困境儿童公益慈善服务平台。

2018年,通州区出台了《通州区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通政办发〔201826号),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依托区福利院成立了通州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层面建立儿童成长驿站,社区(村)成立儿童之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为全区困境儿童开展精准帮扶。基本建立起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社会组织(社工)四级工作体系,初步完成了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

通州区的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汇聚社会力量,从最初的困境儿童公益慈善服务平台,发展到后来的打造基层儿童服务体系,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儿童福利社会化通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