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打假”也要真凭实据
号称“武林打假”的徐晓冬因在网上评论陈氏太极传人陈小旺“假打”“骗子”,而又未能向法院提交相应证据证明其言论属实,被北京市西城法院判决侵犯陈小旺名誉权,赔偿原告46100元并发表赔礼道歉公告。(据5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几年前,因与“太极大师”雷雷的一场比武,10秒钟“秒杀”了对手,“格斗狂人”徐晓冬在搏击江湖一夜间名声大噪,号称“武林打假第一人”。
“武林打假”确实可以让世人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多一份理性思考,尤其是对一些欺世盗名,号称能够“隔空打人”“内功伤人”的假“大师”们多一份清醒认识。这是“武林打假”的可取之处。
事实上,许多传统武术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早已从战场上的“杀人技”演变为健体养生的大众化体育项目,现代格斗则以KO对方为竞技取胜目标,两者属于不同体育项目,各有侧重利弊,很难简单比较优劣高下。
江湖自有江湖的道义和规矩,武林江湖亦非法外之地。任由私下“约架”“嘴炮”与骂战蔓延下去,只会成为武林的灾难和公众的笑柄,也脱离了竞技格斗的规则,不符合现代体育精神,更将伤害体育运动的良好风气,同时也显然不受法律的保护。
“武林打假”不可任意妄为,言论自由也有法律边界。一旦违反治安管理,则将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一方将另一方打伤,承担人身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涉嫌触犯故意伤害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而因“嘴炮”、骂战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的,则将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包括赔偿经济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