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北法院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四部曲”
本报讯(记者孙英哲 戴朋文 通讯员王卉 吕静博) 青岛市北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力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四部曲”。去年,青岛市北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411件,审执结案件17871件,同比分别提高29.1%和23.7%;结案率97.1%;今年,审判质量稳中有进,审执效率进一步提高。
“扫黑除恶”
最强音
近年来,随着台东商圈、科技街、小港湾等第三产业聚集区的崛起,民营经济成为贡献全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税收和就业的主力军。
着眼于优化安定和谐的营商环境,青岛市北区法院把依法严惩涉黑涉恶犯罪作为刑事司法的一项重中之重。根据区委和上级法院部署要求,青岛市北区法院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构建以刑事审判为核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院一盘棋”工作格局,为扫黑除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有关部门建立协同配合机制,推动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序开展。
“攻坚执行”进行曲
今年年初,青岛市一家民营针织企业负责人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地。
去年,青岛市北区法院先后开展“百日攻坚”“蓝色风暴”等执行行动4次,依法对287名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了拘传、拘留、罚款等强制执行措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批630人次,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4678人次,532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案款1.3亿元。
“在执行过程中,既要想方设法维护司法权威,不让判决打白条,又要在不损害申请执行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多方利益的共赢,实现社会效果。”青岛市北区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谈到执行理念时这样说。青岛市北区法院全力为涉企执行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对涉诉标的额较大的案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最大限度缩短执行周期,尽快实现胜诉企业的利益,
围绕供给侧改革工作,针对“僵尸企业”提供无效供给、占用经济资源等现状,青岛市北区法院积极开展破产案件的审理,通过破产重整,盘活资产,打通市场主体有序退出的司法通道。
“惠民安商”和谐歌
青岛市北区法院始终秉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司法救济的精神,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也因此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某(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与青岛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时,特意把合同签订地定在青岛市北区,并约定发生争议的管辖法院为青岛市北区法院。
3月25日,青岛市北区法院又出台《青岛市北区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司法环境的实施方案》,细化19条措施持续强化服务意识,将行动落实到位。下一步,青岛市北区法院将坚持“民营经济不‘离场’,司法保护不‘缺位’”的理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