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开举委员:要像重视非公经济一样重视民办教育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推动市场经济成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促进中国经济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沈开举认为,与非公经济的作用一样,民办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同样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40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民办教育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一所像样的民办高校,也没有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更未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沈开举介绍,多年来,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政策大力发展公办教育,从211到985,再到“双一流”,可谓成绩斐然,可喜可贺。“仔细想想,以上公办学校,哪一所不是花纳税人的钱,花财政的钱。”沈开举说,这些公办学校一般都要参照公务员管理,而且工资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长此下去,中国的各级财政总有一天会被公办教育拖垮,并将拖累其他国民福利。”
沈开举表示,“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仅仅是财政资金的投入,更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的投入和社会捐助,才能达成良性循环。”
沈开举建议,要引进国外名牌大学来我国办分校;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兴办民办高校,如西湖大学;实施民办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办学政策、办学体制、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在国家不花纳税人钱的情况下,兴办一大批能与公办教育平起平坐的一流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