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公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向青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官网获悉,201812月以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20192月底,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近167万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各类市场198万余个,查处案件1.2万余件,案值4.2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79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032吨,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主体5578个,吊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254户,捣毁窝点843个。

    近期,六部门对各地查办的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综合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涉及问题的典型性、案件违法类型、地域分布等因素,筛选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为警示违法犯罪分子,提升消费者防范意识,推动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六部门将十大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其中主要包括北京侦破多起制售假酒案,湖南侦破文某等制售假冒品牌瓜子案,贵州侦破制售假冒调味品案,福建、四川等地查处多起制售假冒品牌糖果案等10起涉及食品假冒、侵权山寨”“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违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