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学研究深化廉政法治规范基础

——评《建设廉洁中国:时代新篇章与廉学新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2018年修宪、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全体系反腐败框架逐步成熟。但廉政法治建设,不能仅仅依赖刚性制度,还需要配套的廉政文化、教育及社会体系。长期从事廉政法治研究的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邓联繁教授,在新著《建设廉洁中国:时代新篇章与廉学新视角》中,提出了廉学概念,并认为廉政法治研究经历了廉政学/廉政法学”“廉洁学”“廉学三个阶段。作者认为,廉政学在学科意义上不够独立,从属于政治学,廉学具有一级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可以兼容廉学原理、政廉学、商廉学、法廉学、比较廉学等二级分支。

该书属于时评性质的公共评论合集,但它在基本思路和学术努力方向上已经超越一般层面的廉政学,并尝试性地对廉学范畴与制度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廉学属于新时代中国学的重要分支。中国学一度成为海外理解中国的学术专利,在新时代重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框架下,中国学正在回归中国,成为中国人自我理解及传播自身文明的思想话语。廉学有望在廉洁中国的领域整合文化、社会与制度规范,成为新时代中国学的前沿学科分支。

该书语言特征和学术风格明显。其一,政策解读性强,善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廉政建设的新论述中寻找廉学的思想与制度渊源,解析政策文件背后的话语逻辑;其二,问题导向性强,善于从具体的廉政法治案例中分析出廉学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内涵,揭示廉政法治的背景规范;其三,内容可读性强,语言通俗简约,适合更广泛的社会群体阅读和思考;其四,逻辑层次感强,全书既有总论部分对廉洁中国新形势、新战略、新进程的宏观政策解读与总体思路梳理,也有分论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的精微分析与制度性思考。

笔者认为,略显不足的是,该书虽然有不少思想火花及创新性概念,但限于文体及篇幅要求,难以形成周全系统的论证。该书绝大部分篇章发表于报刊评论版面,尽管作者在汇编成书时也尽力进行了逻辑上的整合勾连,但总体看来仍有着显著的时评痕迹。就单篇文章而言,作者往往能够融合政策、法理、制度与文化加以精彩评述,但就每一章的学术系统性和概念精致化论证而言,则显得疏松单薄。此外,廉学研究必然涉及对中国古典廉政文化资源与论述的内在解读与创造性转化,作者在这方面的学术积累和聚焦论述尚有一定欠缺,中西比较有所呈现,古今贯通尚不充分。

笔者认为,作者全部的学术雄心和志向都隐藏在该书导论中,正文只是整个导论总体目标的初步答卷。一如作者自陈,廉法廉学是其心仪的学术目标,发展前景令人神往。但作者从廉政法治向廉法、廉学的拓展研究及其学术成果,对新时代中国学术话语创新而言具有一定个案意义。期待该研究逐步完成从时评学术的理论转型,将思想火花和法治中国建设责任凝聚成廉洁中国的系统学理和创新性制度体系。

(作者系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