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春节休假制度探源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古代叫法不同,有“岁首、正旦、元旦”等称谓。唐代最早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明清以封印休假方式在春节期间放假约一个月时间。《红楼梦》中的春节有着怎样的特点及制度渊源?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红楼梦》五十三回至五十五回,贾府张灯结彩,辞旧迎新,过春节,闹元宵。宁国府领春祭恩赏、收门下庄头供奉、祭宗祠,荣国府撒压岁钱、元宵节开夜宴,格外热闹。
著名红学家、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编剧周岭2009年在《百家讲坛》说,1912年,中华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1914年起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到底始于何时?《红楼梦》中的春节又有怎样的特点及制度渊源?
不妨从“春节”两个字说起。据文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类似现在的春节。
律例渊源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说,“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针线礼物,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此处清晰可见贾府迎新春、过春节之迹象,何况第五十三回回目明确提示“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现在,中国人把农历年岁首称为春节,古代春节专指立春。在古代,年初第一天被称作“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但岁首并不一定是正月初一。据《史记》记载,夏朝、秦朝以十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为正月,周朝以冬月为正月,周襄王还曾以闰三月为正月。
据考证,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由岁首祭祀演变而来。《尚书·大传》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即,正月一日是一年、一月、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之岁首,民间俗称新年。
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常常以过去一年农事结束、新一年开端为岁首,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年。自周朝起以立春为迎春日,举行盛大节日活动。因此,立春又叫春节。
《礼记·月令》曰:“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即立春当天,天子亲率领三公、九卿、诸侯等举行迎春祭祀活动,并赏赐官员等。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太史令司马迁等人联名上书:“秦之历法延用至今,历法已经坏废,宜修改正朔”,遂将落下闳等人编制的《太初历》正式颁布试行,并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太初历》直接承袭夏历,恢复正月初一为岁首(元旦),并确立了闰月和二十四节气。它依照春夏秋冬之顺序,使农事与四季相吻合。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当今中国人普遍使用的夏历(阴历,又称农历),且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过节多与休假关联。古代官员休假制度最早源于汉代,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放假的代称),言休息以洗沐也。”据《后汉书》《太平御览》等记载,汉朝官员在节庆中,或充电进修,或下地劳动,或参加社会实践,如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唐代最早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礼部为此专门制定《假宁令》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即春节,官员可享受七天假,但大年初一在京文武百官须按时上朝,各地官员需派使者或亲自进京贺朝,开“正旦大朝会”:百官给皇帝拜年,俗称“排正仗”。
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以“纵囚归狱”之举打破律法限制让狱中囚犯与家人团圆过年。但唐代官员在休假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文书保密制度,《唐律疏议》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蕃国使者,加一等,仍以初传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即不论是否有意,官员一旦泄露国家机密,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宋代的春节叫元旦,专指正月初一。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元宵节也是“年”的一部分。宋太祖其父腊月初七去世,放假3天。宋仁宗其母腊月初十生日,放假3天。冬至来临,放假7天。天庆节(正月初三),放假7天。这样,当时春节假可长达一个多月。
明代逐渐减少乃至取消了自南北朝以来形成的“旬休”制度(10天休一次,每月放假3天),官员全年休假压缩至50多天,唯有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讲解经籍的庶吉士可“五天一休”。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元宵节假期增至10天,官员可休养生息不奏朝事。
清代前期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但以封印休假的方式将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假连缀,前后有约一个月时间。封印日期在年末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开印日期在新年正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具体时间,由钦天监在这几天中选出吉日,“颁示天下,一体遵行”。
封印休假
史钰娇在《清代官员休假研究》一文中表示,明清时期,官员休假不像以往朝代那样繁多,呈现出节日休假比较集中的趋向,并且从朝廷为官者到商人百姓,实现了“全民”休假。清代以岁首、端午、中秋为主要休假日,在端午、中秋时节,商贾歇业,百工休息。
除岁首封印假外,当重要节假日来临时,朝廷也会给官员一定假期。如《清通典》记载:“每元旦令节七日,上元令节三日,端阳、中秋、重阳令节各一日,恭遇万寿圣节七日,各坛庙祭飨斋戒以及忌辰素服等日并封印日期四月初八、每月初一初二日皆不理刑名敕问。”
此外,官员还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病假、赏假、婚丧假等,但严谨官员擅离职守。《大清律·擅离职役》明确规定,“凡官吏无故擅离职役者笞四十”“其在官应直不直,应宿不宿各笞二十”。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但会“罢职役不叙”,而且会“杖一百”,从重处罚。
贾府过春节
贾府如何过春节呢?《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说,除夕当天,“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再到贾氏宗祠。可见,古代在京官员,给皇家拜年是必备项目。
在贾氏宗祠,“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
贾氏在世辈分最高者男主贾敬领衔主祭,女主辈分最高者贾母奉菜饭汤点酒茶于祭祖供桌。然后再“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除夕当天,中华祭祖文化在此一览无余。
祭祀完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贾母刚归坐,贾敬贾赦等领诸子弟进来,“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再散押岁钱,摆合欢宴,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
正月初一怎么过呢?同样先是给皇家拜年。书中交代,“次日五鼓(注:夜四时左右),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可见,古代官宦世家,虽然春节可以休假,但过得并不轻松。
官员值班是铁律,在古代,中央包括首都高级官员,初一不得休假请假;地方长官在春节期间也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如《南部新书》记载,唐代凡新入职御史台官员,新年过节均需值班。《梦溪笔谈》中说,朝廷掌管文书事务的翰林馆阁,每天需要一人轮流值夜班。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祭祖,有贾赦、贾珍、贾琏、贾琮、宝玉、邢夫人、王夫人,但没贾政。贾政是否在值班?有待考证。
贾府春节一共过了多少天?第五十三回说,王夫人与凤姐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第五十四回又说,荣国府众人“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
第五十五回开头补充一句,“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至此,贾府春节正式过完。从腊月二十九算起,整整24天,基本符合朝廷规定的一个月封印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