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货横行乡里亟须监管驱赶

    近期,央视《消费主张》栏目记者对一些农村集市进行了走访。在一农村集市上,记者发现了多款和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很像的饼干——“粤力粤”“粤力奥”“澳利粤”“奥利兹”。而“溜遛梅”“兴旺小人酥”等傍名牌的“山寨货”更是随处可见。

    其实,“山寨货”在农村地区横行泛滥,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前些年各地媒体都有过很多报道。“山寨货”横行乡里,毫无疑问,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在坑害消费者。

    “山寨货”横行乡里多年,在农村地区呈现泛滥趋势而始终没有得到遏制,归根结底,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这是监管不给力的结果。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每个乡镇都建立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即便很多乡镇建立了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但人手配置普遍很少,一般只有三五个人。这直接导致对农村市场尤其是农村地区“山寨货”的监管,不是薄弱,就是缺失,往往只是在年前节前对集市商家巡视一遍了之。

    保障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山寨”货滚出农村市场,唯有依靠强有力的监管,才能让“山寨”货无法继续横行乡里,这就要求监管力量必须下沉。首先,织密市场监管网络,每个乡镇都有必要建立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并增加人手配置,让农村地区“山寨”货有人管。其次,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在节前年前,要强化日常巡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山寨货”,及时依法给予惩罚,提高商家销售“山寨货”的违法成本。再者,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要利用赶集、节前年前等契机,向农村消费者普及维权意识、辨别品牌货与“山寨货”等常识,逐渐扭转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外,鼓励、引导品牌企业积极占领农村市场,推动真货下乡、品牌货下乡,挤占“山寨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