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伟:15年坚守的缉毒警察

 

  大块头、声音洪亮、目光炯炯、黝黑的脸庞,笑起来一脸爽朗,他就是杨晓伟,现任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党委委员、禁毒大队大队长,一级警督。

  从警15年,他破获治安刑事案件10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800余人。2017年,他从治安大队转岗禁毒大队,作为禁毒岗位的“新人”,在短短1年时间里,他像“一匹半路杀出的黑马”,破获毒品案件130余起。2017年底,就带领民警连续破获3起人体藏毒的特大运输毒品案,缴获毒品海洛因1000余克。

“在刀尖上行走”的猎毒人

  狠毒狡黠的毒枭、激烈的枪战、殊死的搏斗……电影《湄公河行动》扣人心弦,再现了缉毒警察的英勇顽强、骁勇善战,他们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者”,而杨晓伟就是现实版“与毒魔共舞”,“行走在刀尖上”的猎毒人。

  “卧底30多个日夜,用暗语同毒贩周旋。”回想起刚刚到任禁毒部门的一次卧底经历,杨晓伟至今记忆犹新。20178月,禁毒大队抓获一名吸毒违法嫌疑人,嫌疑人拒不交代毒品的来源。

  “案件线索的来源靠摸排、分析、研判。”杨晓伟通过外围的调查走访后,认定这起违法吸食毒品案件的背后,隐藏着大宗毒品案件的交易。于是,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杨晓伟掌握到上线嫌疑人封某某喜欢赌钱的嗜好后,通过线人,乔装打扮成赌客,混进封某某经常出入的地下赌场,进行蹲点守候,近距离接触嫌疑人,查找线索。

  “有两次差点暴露。”回想起30多天的卧底生涯,杨晓伟历历在目。第一次是他刚和封某某接上头,对方让他赌钱,他以没带现金为由要去银行取钱拒绝了。第二次,嫌疑人用暗语试探他的底细,机智的杨晓伟用从抓获的毒贩那里学到的“黑话”,大爆粗口,打消了他的疑虑。

  “线索摸排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没有规范的操作指引,有时靠侦查员的临场应变。”杨晓伟说,通过巧妙的周旋,最终将嫌疑人的线索固定,为顺利破案埋下坚实的伏笔。

  “追捕毒贩,他从10米高跳下。”在民警佟华艺眼里,杨晓伟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去年5月,他带领民警前往云南普洱市抓捕毒贩。杨晓伟安排民警在毒贩经过的公路站点路口,铺设4个卡点,张开大网,等待猎物上钩。狡猾的嫌疑人杨某某察觉后,加快行车速度,杨晓伟驾车死死咬住,就在他强行超车,准备逼停毒贩车辆时,毒贩凭借熟悉的地形,加大油门冲撞过去,准备逃离。杨晓伟所驾车辆靠近公路左侧,公路下方是10多米高的深沟,如果车辆处置不当,就会坠落山沟,车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

  “生死时速”的危急关头,就在毒贩驾车撞向他的车辆时,杨晓伟沉着冷静地点刹车辆制动装置,将手中方向盘微微右打,两车碰撞着,在路面滑行200多米后停下。

  毒贩打开车门,在仓皇逃窜中铤而走险,从10多米高的深沟跳下,杨晓伟飞身下车,跟着毒贩纵身跳下。在山底下,杨晓伟拖着扭伤的右腿,追出毒贩300多米,将毒贩扑倒在地。后面的民警赶到,合力将嫌疑人杨某某抓获,人赃俱获。

  毒品案件抓捕毒贩的最大难点,就是危险的未知性。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杨晓伟显得很是从容淡然:“当时什么都没想,一心只想抓捕毒贩。”

  “他不仅是个好队长,更是个好兄长。”民警王建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夏季,杨晓伟带领民警驾车跟踪毒贩。

  “嫌疑人具有较高的反侦查意识,我们的行动必须万分小心。”王建深有感触地说,嫌疑人在去昆明的途中,为了防止有人跟踪,采取走偏僻乡村公路的方式,舍近求远,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

  “从安顺到昆明,一路是山高路远,艰难险阻。”王建回想起连续跟踪毒贩的19个小时,大队长杨晓伟在出发前,身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为了追踪毒贩,他忍住剧痛,坚持亲自开车前往。一路上,为了防止不测的发生,民警都没有下车,大家忍着疲劳和饥渴,密切监视毒贩的行踪。在路上,由于连日的劳累奔波,王建身体出现虚脱的现象,大队长杨晓伟把车上唯一剩下的一瓶矿泉水递给他补充能量,自己坚持着跟踪嫌疑人到了目的地。

把群众装在心里的人

  “人性化服务,方便快捷,最多只跑一次,真是只跑一次,为你们点赞!”这是杨晓伟时任治安大队长时,在分局户籍窗口推行的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办证群众的赞誉。

  “只跑一次”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务开通以后,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切实提高了户籍业务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密切了警民关系。

  “我们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及残疾人,杨晓伟在“只跑一次”便民服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安顺地区推行户籍办理上门服务和错时工作制,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群众工作说难不难,就是看你有没有将心比心,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杨晓伟经常告诫身边的人。每次开会时,他都会给大家强调:“只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放在心中,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三次昏倒在办案途中

  “我热爱公安工作,我要把有限的青春献给无限的公安事业。”这是杨晓伟从警以来的座右铭,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就是他全部精力和激情的来源,大家私底下都叫他“杨铁人”。

  杨晓伟刚刚到任禁毒大队的时候,作为职业“猎毒人”的领头羊,无论是调查走访、化装潜伏、抓捕缉拿、侦察审讯,每一个办案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将自己锻造成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缉毒破案的行家里手。

  那段时间里,他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医生叮嘱要他注意休息,他却常常忙得忘记服药,又埋头投入到案件中去。

  “人可以休息,思想不能休息;你们可以休息,我不能休息。”这是他以身作则经常对民警说的话。

  “事不过夜。”这是他布置任务时常说的话。

  “如临深渊、如临大敌、如履薄冰。”这是他在民主生活会上经常的自省。

  “工作扎实,要求严格,关爱大家。”这是大队民警和辅警对大队长杨晓伟的统一评价。

  去年5月,在一起特大毒品案件的侦破中,4个多月时间里,杨晓伟远在两千公里外湖南老家的78岁父亲,身患胆结石等多种并发症住院,准备手术治疗。杨晓伟接到第二天就要手术的电话,这个“不孝之子”强忍泪水说:“案件侦破正值关键时刻,不能回!”

  案件侦破的收网阶段,他14岁的儿子正在参加中考,他给平时工作很忙的妻子发微信:“我太忙,没有办法陪伴儿子。”

  “如果天下无毒了,我就回家好好陪伴家人。”每次面对家人,他总是满脸的愧疚。

  “舍小家为大家。”在办案途中,他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肛门脓肿大出血,曾经3次昏倒在车上。

  杨晓伟这位曾经在武警警营立过4次三等功的七尺男儿,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做《天下无贼》,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就当导演,拍一部自己的电影,就叫《天下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