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重典”治“乱市”
2018年11月,“花总丢了金箍棒”(下称“花总”)发布了一段题为《杯子的秘密》的短视频,视频中暴露了国内多家知名五星级酒店的卫生乱象:有的用脏毛巾擦杯子或马桶,有的用擦完马桶的毛巾再擦杯子,有的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事后,涉事的14家酒店多数被处以警告和2000元罚款,有的酒店甚至罚款尚不足2000元,一家酒店被处1.5万元罚款,其原因是“逾期不改正”。这引发许多网友质疑。
但这并不是地方执法部门之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36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有“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可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按照该规定,只要酒店能限期改正,就只需要承担2000元以下罚款。该如何治理这种“乱市”?中国古代典籍曰:“盛世施仁政,圣道怀柔致远,德也;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笔者认为,可以对此种行为使用“重典”。
现代社会治理存在一个最基本的人性假设:如果没有外在约束,人的本性是希望少付出成本、多获得利益,即使是法外利益,也对之垂涎三尺。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受资本逻辑驱动的五星级酒店更是如此,且能获得的利益越高,付出的成本越低,追求法外利益的动机就越强烈。因此,对高端酒店大肆降低卫生标准、缩减保洁成本的做法,必须进行规范与治理,甚至是“重典”治理。笔者认为,“重典”治理之下,就会少有宾馆酒店敢对卫生问题敷衍了事。因此,建议修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提高罚款数额,或将定额罚款改为比例罚款,让获取法外利益的酒店付出高昂成本。
当然,“重典”并不意味着只进行高额罚款,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惩罚制度,如对存在卫生乱象的高级酒店采取“降星”“媒体曝光”“上黑名单”等,让其承担声誉下降后果。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强化“过程控制”,通过明察暗访、定期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开展日常检查,让高端酒店经营者消解掉侥幸心理,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货真价实的高品质住宿体验。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