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心思报国,不负桑梓情
——读《心路》有感
读完高德领的新作《心路》,掩卷沉思,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字:家国情怀。该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亲情友情、游记采风、历史记忆、心灵感悟、调查研究。
第一部分“亲情友情”,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也最能表现高德领的本色。作者写了他的母亲、父亲、舅爷、朋友。他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有最朴实的亲情,有烟火中的喜怒哀乐。其实,这才是高德领成长的土壤,人生的底蕴,做人做官的根基——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在“怀念母亲”一文里这样写道:“父母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虽然从没有给我讲过大道理,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个好人。”
“做一个好人!”这是高德领母亲给他的人生指南。要想做官先做人,能做一个好人的人,必定也能做一个好官,这是作者坚守的人生信条。高德领在“父亲的目光”一文里,把父亲在艰辛生活中期待的目光写得那样深刻,那样让人难以忘怀,以致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总能时时记起。这目光在高德领眼里,就是那些贫困山区农民的目光,就是那些下岗职工的目光,就是那些失学儿童的目光。读到这里,何人能不怦然心动?这便是人民公仆的情怀,视人民如父母的赤子情怀。这个章节里,作者还写了其他亲人和一些朋友,无不情深意长,感人至深。
第二部分名为“游记采风”。这是高德领因工作需要,去国内外一些地方考察所留下的文字。他的游记不像文人墨客那样轻松自在,抒写个人情怀,抒写山川河流的秀美,他的游记里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勤政官员的思考,渗透着富国强民、造福一方的思考,颇有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如他在“柏林墙前的沉思”里写道:“站在柏林墙前凝思良久,顿生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中国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唯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三部分“历史记忆”,是作者对往事的一些回忆。有童年的,有青年的;有关于名人的,也有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和鹰城平顶山的巨大变化,高德领的本色情趣、本色喜乐,以及一个领导对工作的回忆。还可以看到作者与群众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普通生活。其中“童年趣事”,就是一篇极有生活情趣的散文:有小时候听广播的回忆、扎猛子的童趣。
第四部分“心灵感悟”和第五部分“调查研究”,更多是作者对工作的思考与总结,对为政人生的感慨。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高德领,把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都渗透字里行间,一字一句,力透纸背。“心灵感悟”中的文章,语言朴实、循循善诱,将其悟出的为官哲理、为官修养、为官之德、为官艺术都呈现在文字里。
心系国家发展,心系百姓疾苦,不负桑梓,不忘亲情。《心路》是作者抒写家国情怀的动人篇章,也是一位人民公仆的心路历程。它将带给读者重要的心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