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利益亲人对簿公堂巧执行法院弥合亲情
本报讯(记者张君 □王真真) “太感谢你们了,可真是给俺们解决了大问题啊。”79岁的胡老太紧紧握住河北省景县法院张法官的手老泪纵横。
家住河北衡水市景县杜桥镇树德屯村的胡老太,本是到了坐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最近却为一事儿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事情正是发生在胡老太和她的儿女之间。
胡老太有4个儿子,1个女儿。老伴儿去世后,女儿远嫁山西,属于老两口和女儿赵某的土地便一直由四儿子赵某某代种。今年4月份,胡老太和女儿赵某一纸诉状将四儿子赵某某告至景县法院,要求其偿还所种两块面积分别为3.3亩和4.6亩的土地。法院经调查取证后判决:被告赵某某于2018年10月10日前将两块承包地返还给原告胡某某和赵某。
法院判决生效后,赵某某非但没有如期归还土地,还在地里种上了庄稼,一副“你判你的,我种我的”的态度。期间,胡老太母女多次寻求镇政府、村委会帮助,希望可以劝导赵某某归还土地,但都一无所获,只能向景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主办法官、法警队队长张春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被执行人赵某某,但赵某某态度很差,两次传唤均不配合。张法官带着干警们多次前往赵某某家中与其沟通。原来,双方矛盾的焦点有二:一是根据国家政策,这两块土地每年可享受一定数额的种树补贴;二是近来有传言称这块4.6亩的土地可能要开发,双方为了利益才争执不下。
在与当事人接触中,张春华发现虽然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年近八旬的胡老太对这个小儿子赵某某还是心有疼爱,起诉的目的原本也只是出口气,教训一下儿子。而在与被执行人赵某某交谈中,干警们也逐渐了解到了他的苦衷。赵某某的家属常年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他们唯一的儿子也外出打工,一家人全指望赵某某种地所得,他争这两块地,也是迫于生计。看到双方当事人都还顾念亲情,张春华决定组织一次面谈,将这份几近破碎的亲情缝合。
考虑到警车直接停到家门口,可能会在村子里给胡老太一家带来不好的影响,干警们决定把约谈地点定在景县法院。又想到胡老太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于是张春华便安排干警将她和赵某接到法院。被执行人赵某某也如期而至,态度大有改观,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归还土地。见此情形,胡老太母女也表示既往不咎,并允许赵某某待粮食成熟时,对已经种在地里的农作物进行收割。一场闹剧的结束,是一份亲情的弥合。就这样,这起涉民生案件得到了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