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公司拖欠工资343万 法院扣留拆迁款偿还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10月12日申请强制执行立案,10月19日现场办公扣留执行款,11月19日,执行款打到法院账户,11月29日发放案款。短短1个多月,60名外来务工人员就拿到了被拖欠多年的工资,当日北京密云区法院共发放执行款343万余元。
原本6个月的审结期限,仅1个多月就执行完结,可谓“雷厉风行”。负责该案的密云法院执行二庭助理审判员鲁跃晗表示,这得益于该院的“绿色执行”通道。
拖欠了数年的工资
11月29日上午9点半,鲁跃晗的办公室熙熙攘攘,拿着身份证来签字确认执行款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据鲁跃晗介绍,涉案的被执行人北京峰顺康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但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拖欠工人的加班费、工资等,截止到2017年年底公司停产停业,最大的一笔有44万余元,最少的一笔2500多元。
装卸工吕淑玲一家三口都在北京峰顺康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他们从河北安国老家来到北京,随着公司从大兴再到密云,期间,她的丈夫去世,她和儿子一直在此工作,直到2016年从公司离职。
“从2009年到2016年,老板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工资一直都没发。”吕淑玲签合同时,月薪3000元。
据她介绍,2017年年底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产停业后,拖欠的工资彻底没了着落,吕淑玲们陆续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走上了讨要工资的漫漫长路。
根据密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被告北京峰顺康医药有限公司应在2018年10月1日前向原职工发放工资。
即便有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仍以“没有钱”为由,拖欠案款。
国庆节假期已过,原职工们仍然没有拿到应得的工资。于是,10月12日,吕淑玲们向密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
及时扣留拆迁补偿款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之年,考虑到此次讨薪涉及人数众多,申请人又基本都是依靠工资生活,这些血汗钱对他们很重要。为了充分保障民生,收到案件后,密云法院立即开通了“绿色执行”通道,迅速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线上和线下同步查控。
鲁跃晗刚接手案件,真是很“愁”,“经调查,北京峰顺康医药有限公司已经于2017年年底停产停业,且负债金额达5000余万元。”
可以说,负债累累的公司即便厂房拍卖,也是银行的抵押权优先,工人们想拿到工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鲁跃晗没有轻易放弃,开始对被执行人历史经营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在工商登记上,发现该公司曾在北京市大兴区经营过,且租赁过一块土地。
鲁跃晗再次约谈被执行人,并且向其阐明,如隐匿财产不执行判决,将面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后果,甚至可能被司法拘留。
此时,被执行人才意识到后果严重,遂表示,他租赁过的该宗土地在某规划拆迁范围内,或可得一笔拆迁补偿费用。
得知这一消息的鲁跃晗当即决定,带着被执行人一起去大兴现场办公。原本被执行人还想利用租赁地要个“好价钱”,但在密云法院的监督下,当天就与某拆迁公司签订了400万元的拆迁补偿合同。
并且,为了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当天法院就向拆迁公司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将400万元拆迁补偿款提前扣留,该款项将直接打到法院账户。
11月19日,拆迁补偿款被打进密云法院指定账户,60名工人的343万余元工资款全部执行到位。
10天后,吕淑玲一家终于拿到了“迟到已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