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物无声育法魂
润物无声育法魂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近年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以文化润院、以文化育人,营造氛围,树立品牌,将法院文化建设切入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使法院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渗透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各个方面,文化内容不断充实。
本报讯(记者孙英哲 戴朋文 □通讯员李成强 邹媛媛) “当你是申请执行人的时候,时常痛斥‘老赖’,埋怨法官的力度太小,然而,当有一天你成为被执行人时,请你务必支持法院工作……”
这是记者在山东青岛市即墨法院执行局看到的一则公告“写给申请执行人的十句话”中的一句。据即墨法院执行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网络上看到这十句话,根据具体工作作了适当修改后,制作成宣传牌放置在执行立案大厅,提醒申请执行人对法院执行工作冷静客观认识。
“写给申请执行人的十句话”只是即墨法院文化建设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即墨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将法院文化建设切入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使法院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渗透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各个方面,文化内容不断充实。
营造氛围
自上而下文化浸润
“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内涵丰富的工作,对各项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确立了‘文化润院’的工作思路,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辐射作用,引领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即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伟介绍。
近年来,即墨法院把法院文化作为审判事业发展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妇女维权先进单位”“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审判工作先进法院”等荣誉称号,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厚德尚法,博爱慎度”。这是即墨法院的院训,也是即墨法院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院训旨在劝诫干警慎掌执法权力,在司法中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办公楼大厅内悬挂的“人民法官之歌”浮雕,时刻提醒干警牢记使命、不忘神圣职责。进入办公区,一至五楼长廊主题分别为“厚德”“尚法”“博爱”“慎度”“即墨法院一家亲”,长廊悬挂了中外法谚、名言警句、典故以及干警全家福、青年干警照片墙、干警摄影书画作品、老照片等。这是即墨法院倾心打造的集精神引领、理念培养、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法院文化长廊。
新建立的“党员之家”,开辟了党史专栏,用党的先进理念、伟大成就、优良传统激励、教育和启迪干警。今年5月、10月,该院分两批赴山东临沂市开展了“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学习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改造升级后的新图书室,为干警提供了更丰富的藏书。荣誉室和荣誉榜,承载了该院近年来所获的殊荣以及百姓对该院工作的肯定。法官活动中心有各种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室,为干警工作减压、强身健体提供了场所。
树立品牌
文化名片特色鲜明
“都说‘官司’之路很漫长,没想到我的案子不到一上午,法院就通过诉前调解处理完了。开放式的立案大厅、热心的导诉员、专业的调解员,没想到庄严肃穆的法院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冷冰冰的,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原本打算来院立案的王女士说。
诉前调解、立案、速裁“一站式”服务的诉讼服务大厅,处处彰显着即墨法院集便民文化、创新文化、细节文化于一体的诉讼服务文化氛围。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即墨法院积极探索“调解+速裁”工作模式,对于一些简单案件通过诉前调解或者速裁程序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诉讼服务文化”只是即墨法院“部门诉讼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即墨法院以法院文化建设为统领,以部门为单位打造部门诉讼文化体系,通过打造特色法庭等方式,增强干警廉洁品质和法治理念。刑事庭坚持以“从根源化解矛盾”为核心,建立“多元一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联动调解机制。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以“减轻群众诉累,方便群众诉讼”为原则,开辟了便民诉讼的“绿色通道”。少年家事审判庭与民三庭构建一体化“大少审、大家事”审判方式,以“重塑迷途心灵”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题,打造了“心灵港湾”“家事心桥调解室”“法官妈妈”等文化品牌。华山法庭打造了“正义”文化品牌。大信法庭打造了“信”文化品牌。
广泛参与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近期,曹院长向我们推荐了这本《把信送给加西亚》,我还有十几页就看完了,主人翁罗文正直、忠诚、不怕牺牲的品质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值得我学习。”正在阅读的书记员王丽君告诉记者。
书香法院、院长荐书、共读一本书等,是即墨法院经常性开展的活动,读书,已成为该院干警共同的爱好。该院深入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等,52名法官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被授予“青岛市理论宣教基地”;加强院校合作,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干警综合素质。
为引导全院干警养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状态,该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举办青年法官拜师、青年法官宣誓仪式,打造特色“法官林”;为退休法官设立法官荣誉日、颁发荣誉纪念章,传承法官精神。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举办理论研讨会、法官论坛,并公开出版发行干警论文集《墨城司法论坛》,在沟通交流中提升了干警法学理论素养;通过开展“青年干警技能大比武”“办案竞赛”“执行沙龙”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干警业务能力。
丰富载体
多渠道传播法治文化
“法院文化形成于法院之内,但它又通过审判活动、通过社会大众的参与,影响到法院之外,要通过个案的审理将法治信仰传递给当事人,通过公正的审判引导社会正能量。”这是即墨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对即墨法院来讲,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不仅仅是要办理好手中的案子,更在于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信仰。
“法官叔叔给我们讲的这节法治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什么是法律,什么是犯罪,以后我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即墨第一职业专科学校的一位同学感慨道。近年来,该院将普法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经常性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编辑出版了《法律小子闯关记》等6套少年法制丛书并免费向全区中小学生发放。
“全体村民注意,5月27日上午9点在法德讲堂有法治讲座,请想听讲座的村民提前10分钟入场……”前白塔村村委会正在广播通知。即墨法院将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普法的责任主体,与社区共建“法德讲堂”,每季度举办一次讲座,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实现“精准普法”,促进依法治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法治手段与乡规民约相结合。
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微电影、网站等新媒体强化法治文化传播,也是即墨法院致力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他们制作的第一部以婚姻家事案件为素材的微电影《回家》,对感召当事人珍惜婚姻,呼吁社会关爱儿童起到了积极效果。2015年以来,即墨法院先后与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青岛中院联合拍摄了法治微电影《寻人启事》《一场雾霾引发的官司》《迷踪》和执行题材大电影《特别追踪》,三部微电影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平安中国微电影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评选、全国法院微电影评选等活动中荣获20余项大奖,《特别追踪》也于2018年9月19日在全国主要院线上映,传播了法治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喜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以文化润院、以文化育人,在不断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审判执行质效提升。”曹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