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高淳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本报讯(记者顾娟 通讯员沈军) 近日,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联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冬平召集部分社区党员群众,从“工作能力强不强、支部班子团结不团结、党员作用发挥好不好、服务群众能力弱不弱”等方面对支部工作和党员模范作用评价打分。这是高淳区深入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建设,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的一项创新举措。
为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高淳区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建设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各社区(村)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协同推进机制。实践中,高淳区要求各镇街先选择1—2个村(社区)进行试点,区依法治区办抓住试点村(社区)全面督导,以点带面,全力推进。
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高淳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定期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法治学习培训,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实行支部对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按月度、季度和年度“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着力打造出一批“党员示范岗”“示范户”等模范典型。
注重以规促德,以评立德,以文养德。该区指导基层修订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软法”作用;在村(社区)建立法德教育基地,开设道德讲堂,围绕身边的人与事,评选“最美高淳人”、道德模范;通过开展镇村文艺汇演、农民才艺秀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深化“唱响古戏台”“幸福大舞台”文化惠民品牌。
强化乡村治理的基础作用。高淳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激励机制,在各行各业和城乡社区中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全区登记成立社会组织数648家,其中社会团体19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48家,基金会1家。此外,还以网格为单元,建立了网格“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充分调动和发挥“和事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及时化解。